第39章 寶親王私通舅嫂 乾隆帝愛寵香妃(1 / 3)

卻說雍正皇帝被四娘魚娘二人刺死之後,寶親王便安然登上了大寶。這乾隆帝第一個不能忘懷的,便是他舅嫂董額氏。他又怕他舅子傅恒從中作梗,便先下一道聖旨,把傅恒升任為禮部尚書。這傅恒原是一個小京官,忽見皇上驟加恩寵,把他感激得肝腦塗地,任皇上叫做什麼,他都願意。乾隆皇帝見傅恒一麵已打通了,便假說皇後想念嫂嫂為名,常常把董額氏接進宮去。

董額氏每一次進宮來,必先到一間密室裏,和皇帝相會。那乾隆帝一見了董額氏,早已魂飛魄散,骨軟筋酥,皇帝也不像做皇帝了。那董額氏也實實長得美,每逢她掩唇一笑,回眸一睞,乾隆皇帝便不覺對著她,“天仙”,“天仙”的喚不住口。那董額氏又故意賣弄,那卸衣脫履,送茶捶腿的事體,都叫皇帝做去,皇帝也十分高興做。董額氏常常脫去鞋子,把一雙腳擱在皇帝的膝蓋上,叫皇帝捶腿,那皇帝對董額氏屈著一膝,蹲在地上,一麵替她捶腿,一麵嘴裏嫂子長嫂子短的說笑著。他們玩夠多時,重行梳妝一番,再進坤寧宮去見皇後。那皇後富察氏,見了嫂子,也十分親熱,有時留她住在宮裏,姑嫂兩人同床睡著,說說笑笑。那富察氏還睡在鼓裏,不知她嫂子和皇帝早已結下了深厚的私情,反時時把嫂子傳進宮來,敘家人之禮。

董額氏自從和皇帝有了私情以後,自己看自己十分尊貴,回家去便不肯和她丈夫同房,那傅恒在家裏,常常被他夫人驅逐出來,和他侍姬一塊兒睡去。傅恒有四個侍姬,相貌都趕不上董額氏,如今董額氏十分冷淡他,傅恒也沒法,隻得和侍姬胡纏去。董額氏和皇帝暗地裏來去,看看已有兩年光陰了。這年春天,董額氏忽然有身孕了。這件事,第一個瞞不過丈夫;兩年裏邊,不曾和丈夫同房,忽然肚子裏有了孩兒,便難免要受丈夫的責問。她心中十分害怕,後來她悄悄的和皇帝商量了一條計策。這一天,從宮裏回家來,忽然在自己房裏擺下酒菜,把傅恒請進房來,陪他吃酒,那傅恒許久不見妻子的麵了,如今看看妻子的麵貌,越發標致了;再加上今夜董額氏看待他格外殷勤,早把個傅恒弄得神魂顛倒,他兩人一邊吃著酒,一邊調笑著,酒罷以後,董額氏便把丈夫留在房裏,那傅恒真是受寵若驚,這一夜的恩典,真是鞠躬盡瘁,治髓論肌。隔了幾天,董額氏對丈夫說道:“肚子裏已有孕了。”傅恒聽了,歡喜得什麼似的。傅恒這時雖已生了三個兒子,但都是他侍妾生的,董額氏卻不曾生過一個,如今聽說董額氏有了身孕,怎麼不叫他快活死?

到了時候,董額氏臨盆,果然生下一個男孩兒來,但是傅恒暗暗的一算,這個孩子在肚子裏隻有八個月便出世了,忙悄悄的問他妻子去。那董額氏見丈夫倒也十分精細,便哄著他,說自己身體單薄,養不住胎兒,所以八個月便漏下來了。這孩子先天不足,須要好好調養他。傅恒聽了妻子的話,便也信以為真,從此著意調養這個小孩。但是這小兒子養下地來,便已十分雄壯,哭聲也極其洪亮。到了滿月以後,董額氏抱他進宮去朝見皇帝,求皇帝賞他一個名字。那乾隆皇帝看這孩子長得和自己一般,相貌魁梧,心中很是歡喜,想把他留在宮中,又怕傅恒麵子上太過不去,便賜他一個名兒叫福康安,是望他長大起來有福康健平安的意思。皇帝、皇後賞了許多珍寶玩物。又怕外麵的乳母不潔淨,這時富察氏正生下一個皇子來,便從皇子的四十個乳娘裏麵,選了二十個,到傅恒家裏去乳著福康安;又推說皇後愛這個孩子,每月朔望,須把這孩子抱進宮去見一個麵。

福康安到了五六歲上,皇帝便把他召進宮去,跟著皇子一塊兒在上書房上學。這時董額氏姿色略減,乾隆皇帝在宮中,已別有寵愛,他兩人的交情,也略略疏淡了些。但是傅恒的官階,總不住的往上升,一會兒升到文華殿大學士。傅恒的三個兒子,最小的也有十四歲了,皇帝下旨,一齊選做騎馬,把三個公主下嫁給他。獨有福康安,不得尚主。但乾隆皇帝看待福康安恩情十分隆重,十二歲時,便封他做貝子,又把自己的禦林軍交給福康安統帶,暗地裏選了許多名將武士去保護他。那班武將知道皇帝的意思,每遇出兵,總讓福康安得頭功;每遇交戰,自己故意敗下來,讓福康安搶上去,又在暗地裏幫著他打。待到打得勝仗,功勞全歸福康安一個人。因此福康安每出兵,總打勝仗;每打勝仗回來,皇帝必召他進宮去,賜宴賜物。福康安家裏禦賜的東西,堆滿了屋子。

後來,回部大小和卓木舉兵謀反,乾隆皇帝要顯福康安的本領,下旨命他統領大兵,會合伊犁將軍兆惠出師回部。那兆惠臨行請訓的時候,乾隆皇帝悄悄的囑咐他照看福康安。又說:聯久聽得大卓木有一個妃子,名叫香妃,不但麵貌長得美麗,而且體有異香,將軍此去,須格外留意探訪香妃的下落。兆惠聽了皇上的話,心下已十分明白。便諾諾連聲,告退出宮。和福康安合兵在一起,浩浩蕩蕩殺奔回部去了。

福康安這時的年紀隻有十八歲,打扮得風流俊俏,每天騎著馬,帶一隊衛兵,在大營四周深山茂林中圍獵取樂。他雖受得皇命,官做到督師,卻把營盤紮在山陝邊界地方,並不出去打仗。自有一班名士,每日陪伴他下棋飲酒,談笑消閑。那將軍兆惠,卻帶領十萬大兵,從烏什地方打進喀什噶爾去;都統富德,又由和闌打進葉爾羌。和卓木兄弟兩人連吃敗仗,丟了這兩座城池,越過蔥嶺逃去。兆惠派一支先鋒兵,追殺傅羅尼都,直追到阿楚爾山,殺死敵軍六馬數萬。兆惠看看得勝,便催動人馬,長驅直入,殺到呂達克山地界的伊西渾河邊。大小卓木兄弟兩人,逃過河去,後來被巴達克山地方的酋長擒住,割下頭來,獻與兆惠將軍。那兆惠將軍不敢居功,忙把兩個人頭,裝在匣子裏,派人連夜送到督師福康安營裏。

福康安得兆惠將軍的戰報,便專折入奏。聖旨下來,封福康安為靖安伯,準用親王儀仗,又把回部總名改做新疆,分設伊犁、塔爾巴哈台、烏魯木齊、喀什噶爾四鎮,升兆惠為新疆將軍,兼辦事大臣;富德升任參讚大臣,又令福康安刻日班師回京。這時兆惠心中念念不忘的,便是那個香妃。那大卓木自從被巴達克山酋長殺死以後,這香妃便不知下落,看看福康安班師的日期很近了。兆惠便多打發手下人,四處打聽香妃的下落,總打聽不到。他想:此若不把香妃送進京去,皇帝定要惱恨,前程怕要不保。後來還是富德說:“那大卓木既被巴達克酋長殺死,那香妃也一定落在巴達克地方,俺們不如向巴達克酋長去要回來。”富德這句話,果然不錯,被他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