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不僅僅是一種情懷,它也是人格道德的一種終極追求。在這樣的追求之中,有仁愛在心,他就不隻是一個一般的君子,而是可以臨危受命的真正的君子。曾子曾經說過:“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論語·泰伯》)六尺之孤,就是指未成年的國君。百裏是指方圓百裏的國家;百裏之命,是指國家的命運。
曾子說,有這樣一個人,能夠接受三個方麵的考驗,他就是君子了。哪三個方麵?當國家有大難,可以把幼君托付給他,讓他陪伴幼君,不僅保護幼君的性命,而且要培養幼君的品德才能,使之能夠重整江山大業,這是一個方麵;方圓百裏的國家在春秋時期已經是大國了,一個大國的國事可以整個委托給他,這是第二個方麵;麵臨生死大關口的時候,這個人不動搖,不屈服,這是第三個方麵。這些事情都可以托付的人,這個人算是個君子了嗎?曾子斬釘截鐵地說,這可真算得上是君子了。
我們經常說,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的英雄,他平時一定是有儲備的。英雄行為有時候隻在一個瞬間,但是考驗的卻是他平時的人格。仁愛就是這樣一種日常的涵養,在生死危難的關口,使人可以有如此無畏的表現。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突如其來的考驗。一個人如何能做到臨大事而不亂,最終能夠戰勝風險,這一定跟他平時的涵養、陶冶相關。
孔子說:“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到了隆冬的天氣,你看一看樹木的葉子,先是闊葉嘩啦啦地掉了,再是比它小一點的葉子掉,最後掉下來的是針葉。
為什麼呢?因為在樹木中,葉片越大,它對這個世界索取越多,對吧?它需要有沉甸甸的水分、養分,養著一片一片的大葉子,所以到了春夏之際,滿目蔥蘢,闊葉最好看,最風光,最炫目,但是它往往是最先凋落的,因為它需要得太多,它支撐不住自己。比它葉片小點的呢?就隨後一點掉落。需求越少,越能挺立枝頭,越能頂風冒雪,那就是鬆柏的葉子,就是我們說的那種針葉,因為就是那麼細細的一條葉子。它不需要太多的水分、養分,它不需要索取更多,所以它就能夠經得住嚴冬考驗。
為什麼中國的文人有“歲寒三友”之說?人們所選擇可以象征文人氣節的都是這樣謙遜的,有自己內在的筋骨,不妥協,但又很平易、簡單、索取特少的植物,鬆柏其實就是這樣一個象征物。
人隻有經過平時的陶冶,才能夠擁有在重大關頭經得住考驗的氣節。首先,仁愛是這樣一種大情懷、大胸襟,一種高風亮節,涵養於心。
其次,仁愛也是一種非常具體的行為方式。有了仁愛,這個人舉手投足之間都會有所表露,可能在這一方麵,也可能在那一方麵,點點滴滴,但都以仁愛為根本出發點。
仁愛不僅僅是一種情懷,它也是人格道德的一種終極追求。在這樣的追求之中,有仁愛在心,他就不隻是一個一般的君子,而是可以臨危受命的真正的君子。曾子曾經說過:“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論語·泰伯》)六尺之孤,就是指未成年的國君。百裏是指方圓百裏的國家;百裏之命,是指國家的命運。
曾子說,有這樣一個人,能夠接受三個方麵的考驗,他就是君子了。哪三個方麵?當國家有大難,可以把幼君托付給他,讓他陪伴幼君,不僅保護幼君的性命,而且要培養幼君的品德才能,使之能夠重整江山大業,這是一個方麵;方圓百裏的國家在春秋時期已經是大國了,一個大國的國事可以整個委托給他,這是第二個方麵;麵臨生死大關口的時候,這個人不動搖,不屈服,這是第三個方麵。這些事情都可以托付的人,這個人算是個君子了嗎?曾子斬釘截鐵地說,這可真算得上是君子了。
我們經常說,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的英雄,他平時一定是有儲備的。英雄行為有時候隻在一個瞬間,但是考驗的卻是他平時的人格。仁愛就是這樣一種日常的涵養,在生死危難的關口,使人可以有如此無畏的表現。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突如其來的考驗。一個人如何能做到臨大事而不亂,最終能夠戰勝風險,這一定跟他平時的涵養、陶冶相關。
孔子說:“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到了隆冬的天氣,你看一看樹木的葉子,先是闊葉嘩啦啦地掉了,再是比它小一點的葉子掉,最後掉下來的是針葉。
為什麼呢?因為在樹木中,葉片越大,它對這個世界索取越多,對吧?它需要有沉甸甸的水分、養分,養著一片一片的大葉子,所以到了春夏之際,滿目蔥蘢,闊葉最好看,最風光,最炫目,但是它往往是最先凋落的,因為它需要得太多,它支撐不住自己。比它葉片小點的呢?就隨後一點掉落。需求越少,越能挺立枝頭,越能頂風冒雪,那就是鬆柏的葉子,就是我們說的那種針葉,因為就是那麼細細的一條葉子。它不需要太多的水分、養分,它不需要索取更多,所以它就能夠經得住嚴冬考驗。
為什麼中國的文人有“歲寒三友”之說?人們所選擇可以象征文人氣節的都是這樣謙遜的,有自己內在的筋骨,不妥協,但又很平易、簡單、索取特少的植物,鬆柏其實就是這樣一個象征物。
人隻有經過平時的陶冶,才能夠擁有在重大關頭經得住考驗的氣節。首先,仁愛是這樣一種大情懷、大胸襟,一種高風亮節,涵養於心。
其次,仁愛也是一種非常具體的行為方式。有了仁愛,這個人舉手投足之間都會有所表露,可能在這一方麵,也可能在那一方麵,點點滴滴,但都以仁愛為根本出發點。
孔子說:“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什麼意思呢?第一句話是說,一個真正有道德情懷的人,內心是柔軟的、豐富的、強大的、博雅的,那麼他一定會有很多相應的言辭表達出來,但是你看,一個語言技巧很好、隻會誇誇其談的人,他不一定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