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自嘲——幽默的最高境界
在古代有一名姓石的進士,某一天他正騎著自家的毛驢在街上溜達,不知怎麼回事,那頭驢突然腳掌滑了一下,進士也因此跌落在地。周圍的人們都圍了上來,如果換做旁人大概會滿臉通紅、尷尬不已地逃離而去。可是這名進士卻是不慌不忙地站起來,拍拍自己身上的塵土,邊撫摸毛驢的額頭邊笑嘻嘻地說道:“幸虧我是石進士,你們說說,我要是瓦的,這一下子還不得摔得稀巴爛啊!”圍觀的群眾都被他這機智幽默的話語逗得哈哈大笑,人群也一哄而散。
美國的赫伯·特魯在《幽默的人生》一書中把自嘲列入最高層次的幽默。自信的人在麵對自身失誤或者不足時,總是可以“借題發揮”,巧妙地將自己從被動地位轉換為主動,在博得大家開心一笑的同時,也顯示出自己豁達、樂觀的胸懷和瀟灑不羈的交際魅力。自嘲不僅是我們人際交往中用來化解尷尬的一劑良藥,還是一種理智成熟的處世哲學,更是一種人生智慧。
在演講中,演講者如果能夠適時、適度地自嘲,尤其是在遇到突發狀況時能夠從容自信地麵對時,不僅能夠及時調節現場氣氛,而且還可以在聽眾心中留下“幽默、睿智”的良好形象,在增加演講趣味性的同時,提升演講效果,也將事半功倍。
德高望重的蔡元培先生70大壽時,上海的各界人士紛紛到場祝賀。雖然是生日宴會,但是由於來賓之中不少都為政界要員,所以大家都不敢多加言語,因此,現場氣氛也特別凝重。蔡先生見此情景,他說道:“諸位今日能夠前來為我祝壽,蔡某人不勝感激。那麼,我就站在這裏說上幾句。既然大家來到這裏,並且肯定也是希望我能夠再多活上幾年,多做一些事的。(賓客歡笑)我今天已經70歲了,可是過去69年都做錯了。你們要我再多活幾年,無非也就是再看著我多做幾年錯事罷了。”語畢,眾人哄堂大笑,之前凝重的氣氛一掃而空。
試想一下,如果蔡先生上台之後也是很莊重嚴肅地對前來賀壽的賓客進行答謝,那麼,這場生日宴可能就不會有如此熱鬧愉悅的氛圍了。依此類推,演講者在演講中,如果發現現場氣氛比較沉悶時,也可以采用自嘲的方式來進行調節。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一個度,注意場合和當下情境,然後才能進行合理的“幽默”,否則將適得其反,產生不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