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懂得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就必須改變自己的習慣
“你可以控製自己的思維,你的思維可以控製你的行動,你的行動可以控製你的結果。”
富人似乎更懂得這個道理,盡管他們可能並沒有意識到。但他們至少知道選擇權在自己的手裏。
人們必須為自己的想法負責,因此,人們必須學會如何控製思想。這或許並不容易,但卻是可行的。首先,如果我們不想思考某些事情,我們就不去說它。我們沒必要去吃自己看到的所有食物,同樣,我們沒必要把腦子裏想的東西都說出來。因此,我們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語,隻說帶有良好目的的話。小心選擇你的用詞,如果無助於你的目的,就不要說。
一個人培養自製實質上就是要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心理學家把情緒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積極情緒包括愉悅、快樂、自信、高興;消極情緒包括憤怒、憂傷、憂慮、恐懼、痛苦、不安、自卑等。
情緒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行動,積極的情緒產生正確作用。消極情緒產生負麵作用。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積極情緒讓我們精神煥發,充滿激情和熱情,思維敏捷,幹勁十足,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積極情緒能夠激發人的潛能,提高工作效率。
消極情緒會使人失去心理上的平衡,使人萎靡不振、情緒低落。長期的情緒失調可能引發各種疾病,嚴重的會使人死去。如公元一世紀的古羅馬國王納瓦在一次會議上,因一個議員的大膽冒犯,使得這位不可一世的國王暴跳如雷、拍桌怒斥,結果當場死去。
在致富的道路上,最大的敵人其實並不是缺少機會,也不是資曆淺薄;致富的最大敵人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製。
無論是什麼,你都要痛下決心讓這種行為成為“必須”,而不是“也許”。然後,保持自己“鎖定目標”的態勢,直至它成為你新習慣模式的一個部分。
卡耐基說:“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每個人首先麵臨的就是情緒管理。因此,我毫不猶豫地將情緒管理稱為整個人生的第一管理。”
大多數富人都有膽量冒經濟風險,並且他們的膽量常常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經受住考驗。
不妨想一想:如果你用你的全部財產作抵押開辦一樁生意,或放棄你在一家高薪公司地位而獨立出去自己幹,或者你作為公司的資深總經理,要完全改變公司生產的產品,那會怎麼樣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