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到老人技巧熟練,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奇地問道:“你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裏的魚杆。”老人問:“你要釣魚竿幹什麼。”小孩說:“這簍裏的魚幾天就吃完了,要是我有了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這是一個很有寓意的故事,故事裏所蘊涵的哲理很深刻。
通常窮人對富人能致富的理解,較負麵的想法是認為他們運氣好或從事不正當的行業;較正麵的想法是認為他們更努力或克勤克儉。
有1萬元錢,五個人分,每人可得2000元,誰也不窮,誰也不富。要是其中的兩個人用自己的2000元去做生意,每人又賺了1萬元,那麼這個社會的財富總量就達到了3萬元。而其中的兩個富人擁有2.4萬元,占80%,三個窮人擁有6000元,占20%。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說三個窮人“窮了”是因為兩個富人“富了”。因為兩個富人的“富”來自於社會財富的“增量”,而不是從另三個人手中奪取的“存量”。
不僅如此,兩個富人在給自己創造財富的同時,也給三個窮人增加了就業機會和勞動收入。那樣,在兩個富人每人的財富總額達到1.2萬元的時候,三個窮人每人的財富也就可能不再是2000元,而是3000元或者5000元。
其實富人之所以能夠致富的主要原因,是富人懂得抓住財富的“釣竿”不斷“釣”來財富的資本意識。而很多窮人隻知道要魚和100元錢的救濟,不去要致富的法寶——魚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