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 / 3)

觀念一:投資理財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有許多工薪階層或中低收入者持有“有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的觀念。普遍認為,每月固定的工資收入應付日常生活開銷就差不多了,哪來的餘財可理呢?“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與自己的生活無關”仍是一般大眾的想法。

事實上,越是沒錢的人越需要理財。舉個例子,假如你身上有10萬元,但因理財錯誤,造成財產損失,很可能立即出現危及你的生活保障的許多問題,而擁有百萬、千萬、上億元“身價”的有錢人,即使理財失誤,損失其一半財產亦不致出現生存危機。因此說,必須先樹立一個觀念,不論貧富,理財都是伴隨人生的大事,在這嘲人生經營”的過程中,愈窮的人就愈輸不起,對理財更應要嚴肅而謹慎地去看待。

你是否認為: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大眾生活信息來源的報章、電視、網絡等媒體的理財方略是服務少數人理財的“特權區”。如果真有這種想法,那你就大錯而特錯了。當然了,在芸芸眾生中,所謂真正的有錢人畢竟占少數,中產階層工薪族、中下階層老百姓仍占絕大多數。由此可見,投資理財是與生活休戚相關的事,沒有錢的窮人或初入社會又身無一定固定財產的“薪貧族”都不應逃避。即使捉襟見肘、微不足道亦有可能“聚沙成塔”,運用得當更可能是“翻身”的契機。

其實,在我們身邊,一般人光叫窮,時而抱怨物價太高,工資收入趕不上物價的漲幅,時而又自怨自艾,恨不能生為富貴之家,或有些憤世嫉俗者更輕蔑投資理財的行為,認為是追逐銅臭的“俗事”,或把投資理財與那些所謂的“有錢人”畫上等號,再以價值觀貶抑之……殊不知,這些人都陷入了矛盾的邏輯思維——一方麵深切體會金錢對生活影響之巨大,另一方麵卻又不屑於追求財富的聚集。

因此,我們這些芸芸眾生必須要改變的觀念是,既知每日生活與金錢脫不了關係,就應正視其實際的價值,當然,過分看重金錢亦會扭曲個人的價值觀,成為金錢奴隸,所以才要誠實麵對自己,究竟自己對金錢持何種看法?是否所得與生活不成比例?金錢問題是否已成為自己“生活中不可避免之痛”了?

財富能帶來生活安定、快樂與滿足,也是許多人追求成就感的途徑之一。適度地創造財富,不要被金錢所役、所累是每個人都應有的中庸之道。要認識到,“貧窮並不可恥,有錢亦非罪惡”,不要忽視理財對改善生活、管理生活的功能。誰也說不清,究竟要多少資金才符合投資條件、才需要理財呢?

理財應“從第一筆收入、第一份薪金”開始,即使第一筆的收入或薪水中扣除個人固定開支及“繳家庫”之外所剩無幾,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錢的聚斂能力,1000萬元有1000萬元的投資方法,1000元也有1000元的理財方式。絕大多數的工薪階層都從儲蓄開始累積資金。一般薪水僅夠糊口的“薪貧族”,不論收入多少,都應先將每月薪水撥出10%存入銀行,而且保持“不動用”、“隻進不出”,才能為聚斂財富打下一個初級的基矗假如你每月用薪水中的500元在銀行開立一個零存整取的賬戶,撇開利息不說或不管利息多少,20年後僅本金一項就達到12萬元了,如果再加上利息,數目更不小了,所以“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力量不容忽視。

當然,如果嫌銀行定存利息過低,而節衣縮食之後的“成果”又稍稍可觀,也可以開辟其他不錯的投資途徑,或入戶國債、基金,或涉足股市,或與他人合夥入股等,這些都是小額投資的方式之一。但須注意參與者的信用問題,剛開始不要被高利所惑,風險性要妥為評估。絕不要有“一夕致富”的念頭,理財投資務求紮實漸進。

總之,不要忽視小錢的力量,就像零碎的時間一樣,懂得充分運用,時間一長,其效果就自然驚人。最關鍵的起點問題是要有一個清醒而又正確的認識,樹立一個堅強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

理財先立誌——不要認為投資理財是有錢人的專利——理財從樹立自信心和堅強的信念開始。

觀念二:理財重在規劃,別讓“等有了錢再說”誤了你的“錢程”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人一輩子工作勤奮努力,辛辛苦苦地存錢,卻又不知所為何來,既不知有效運用資金,亦不敢過於消費享受,或有些人圖“以小搏大”,不看自己能力,把理財目標定得很高,在金錢遊戲中打滾,失利後不是頹然收手,放棄從頭開始的信心,就是落得後半輩子悔恨抑鬱再難振作。

要圓一個美滿的人生夢,除了要有一個好的人生目標規劃外,也要懂得如何應對各個人生不同階段的生活所需,而將財務做適當計劃及管理就更顯其必要。因此,既然理財是一輩子的事,何不及早認清人生各階段的責任及需求,製定符合自己生涯的理財規劃呢?

許多理財專家都認為,一生理財規劃應趁早進行,以免年輕時任由“錢財放水流”,蹉跎歲月之後老來嗟歎空悲切。

1.求學成長期。

這一時期以求學、完成學業為階段目標,此時即應多充實有關投資理財方麵的知識,若有零用錢的“收入”應妥為運用,此時也應逐漸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切勿“追趕時尚”,為虛榮物質所役。

2.初入社會青年期。

初入社會的第一份薪水是追求經濟獨立的基礎,可開始實務理財操作,因為此時年輕,較有事業衝勁,是儲備資金的好時機。從開源節流、資金有效運用上雙管齊下,切勿冒進急躁。

3.成家立業期。

結婚10年當中是人生轉型調適期,此時的理財目標因條件及需求不同而各異,若是雙薪無小孩的“新婚族”,較有投資能力,可試著從事高獲利性及低風險的組合投資,或購房或投資,或自行創業爭取貸款,而一般有小孩的家庭就得兼顧子女養育支出,理財也宜采取穩健及尋求高獲利性的投資策略。

4.子女成長中年期。

此階段的理財重點在於子女的教育儲備金,因家庭成員增加,生活開銷亦漸增,若有扶養父母的責任,則醫療費、保險費的負擔亦須衡量,此時因工作經驗豐富,收入相對增加,理財投資宜采取組合方式,貸款亦可在還款方式上彈性調節運用。

5.空巢中老年期。

這個階段因子女多半已各自離巢成家,教育費、生活費已然減少,此時的理財目標是包括醫療、保險項目的退休基金。因麵臨退休階段,資金亦已累積一定數目,投資可朝安全性高的保守路線逐漸靠攏,有固定收益的投資尚可考慮為退休後的第二事業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