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7章 責任感來源於信任和尊重(1 / 1)

窮養真經

父母對男孩的信任和尊重,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很神奇的魔力。它會讓一個原本不知道責任為何物或者根本不願負責任的男孩,在父母的信任和尊重下變得努力負責起來。

在一次親子座談會上,一位母親說:“我可能傷害我的兒子了!”接著她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

上個周末,我正在家裏打掃衛生,兒子領著一群同學到家裏玩,因為怕把剛拖的地踩髒了,我就沒讓他們進門。結果兒子晚上回家後悶悶不樂,問了好久才知道,原來同學們覺得他說話不算話,以後再也不來我們家玩了,這讓兒子覺得很沒麵子,心裏對我也有了意見。

很多父母都會覺得,讓兒子衣食不愁、受到最好的教育就是愛他的表現,但是卻往往忽視了男孩被信任和被尊重的需求,例如當一個男孩對家庭事務發表意見時,或者想單獨做件事時,很多父母會說:“你小屁孩兒知道什麼啊!”孩子根本沒有發言權和選擇權。久而久之,他會以為很多事情和他一點兒關係都沒有,他不必為此負責和努力,自然責任感也就漸漸消失了。

另外,男孩的責任心不是靠強迫就能養成的,而是一種自覺行為。如果你依靠各種強製手段逼迫兒子去完成某件事情,那樣隻會引發他的逆反心理,造成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誤解和矛盾,導致親子關係破裂。

所以,父母一定要給予男孩應有的尊重和信任,讓他充分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讓他自己去做決定,並且父母要鼓勵和尊重孩子的這種選擇。相信在父母信任與尊重的關愛下,他一定會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男子漢。

當然,給予孩子信任和尊重的過程中是需要講求教育方法的:

方法一:用約定培養男孩的責任感

坤坤最近早晨不愛吃早餐,有時還表現得很厭煩,雖然媽媽每天變著法地為兒子做早餐,但是小家夥似乎並不領情,想吃就吃,不想吃就跑到一邊玩玩具。媽媽每次都硬要求他吃完早飯再去玩或者再去看動畫片,但是效果並不大,他依然是“左耳進,右耳出”。一天早晨,媽媽把兒子叫到麵前,並當著坤坤爸爸的麵讓兒子和她拉鉤,拉了鉤後就一定要做到!沒想到,坤坤對此很感興趣,嘴裏還哼著說:“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第二天早上,媽媽提醒兒子說:“還記得昨天我們拉過鉤嗎?”這次坤坤果然很乖地吃起早飯來,晚上爸爸回來時,媽媽還當著爸爸的麵表揚了坤坤。

拉鉤對小孩子來說可能是個遊戲,卻具有良好的約束力。你會發現這樣的“拉鉤事件”其實也是男孩責任感的一種最初體現:和兒子約定好一件事情,然後兒子為了實現自己的承諾而為之做出努力,這就是良好責任感的開端。

方法二:信任男孩,適當地給他犯錯誤的機會

有一位母親在自己的網絡日誌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

兒子有一次因為好奇,竟然想要鑒定一下瓷碗究竟會不會破碎,竟然當著我的麵拿起一隻碗就往地上摔去。麵對滿地的碎片我是又好氣又無奈,雖然兒子馬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以為我會責罵和懲罰他。但是我很快讓自己冷靜下來,隻是讓兒子自己清理好碎片,並且告訴他瓷器易碎的知識。後來,兒子從易碎的瓷器聯想到同樣易碎的鏡子、玻璃杯、眼鏡等,自覺地學會保護和使用它們,再也沒有弄碎過任何東西。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說過:“當孩子感到被愛、被信任時,不久後奇跡就會出現在你眼前。”沒錯,父母對孩子的愛與信任、理解與尊重會讓孩子創造出你無法想到的機會。不過,首先你要允許孩子犯錯,讓他在錯誤中成長,而不是對孩子的錯誤給予打罵和懲罰。

方法三:尊重男孩的意見

小男孩雖然年紀小,但他們也應有自己的權利,例如知情權、話語權、選擇權等。在家庭關係中,父母應該把兒子放在一個同等的位置,學會凡事多和孩子商量,多尊重和聽取他的意見。當你把孩子看成一個平等的家庭成員,並且對孩子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給予肯定和賞識,那麼他一定會願意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因為這是他自己思考、努力、爭取的結果。

那麼父母如何真正做到把兒子當成一個平等的成員呢?首先,自然是尊重和信任孩子的意見,即使有時他的意見和建議比較幼稚和沒道理,你也不要打擊和嘲笑他,而是在給予信任的基礎上加以引導。另外,讓兒子多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讓他真切感受對於家庭他有責任,並且應該負責,這樣無形中他也會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重視,做起事情來也不會浮躁和莽撞,反而會勤奮和懂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