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世間已無宋太祖(1 / 1)

開寶九年的冬天伴隨著趙光義走向皇位的步伐而降臨,稀稀落落的雪花一直飄到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的初夏。在這些雪花飛舞的日子裏,趙光義不僅在繼位一個多月後,就匆匆將隻剩十來天的開寶九年改元太平興國元年;而且完成了賞賜百官、大赦天下、加封皇室、人造神話一係列高難度的動作,並舉行了登基以來第一場科舉考試,一次性錄取進士近五百名,超過太祖在位十年總和。趙光義看著進士們仰慕天威時略帶拘謹的眼神,想象著日後從他們手中寫出來的史書上已經不會再有《皇家貓貓》的痕跡,他忍不住露出無限欣慰的笑容。

同月,趙光義改名趙炅,封劉鋹封為衛國公,摘李煜違命侯,封隴西郡公。

不久之後,京城開始流傳著一個偉大的傳說,昔年戰火襲來之時,杜太後曾經將趙匡胤、趙光義兄弟裝進籃子挑在肩上逃難,路遇神仙陳摶,陳摶大發感慨:莫道當今無天子,都將天子上擔挑。預示著趙光義在兩三歲時候就被神仙認為是真命天子。

於是宋人的眼前很快浮現出這麼一幕奇特的場景:趙匡胤的母親氣喘籲籲地挑著一根四米長的扁擔狂奔逃難,一頭的籃子裏裝著兩三歲的趙光義,另一頭的籃子裏裝著的十四五歲的趙匡胤,輕重差別極大;為了保持兩頭平衡,她將身體置於扁擔的四分之一長度處,也就是一頭三米,一頭一米,姿勢極為怪異。

縱然陳摶作為神仙見多識廣,見到一人這麼扛著扁擔還是吃驚不小,連忙上去搭訕:杜大姐,逃命哪?杜太後急於趕路,瞥了神仙一眼,挪了一下肩膀,並不言語。

陳摶看著杜太後遠去的腳步不禁感慨:好銷魂的背影!

宋人一齊大罵:好扯淡的傳說!

三年之後(981年),九月,深夜。

微弱的燈光照映著牆上兩個中年男人的身影,燭影搖曳,人語低沉。窗外清風習習,似有斧聲。徒步大驚:莫非新一個謎團即將誕生!

隻見一個人從懷裏掏出一個東西,另一個人激動得發抖。

數日之後,趙普回朝為相,趙光義向眾臣展示其母去世時曾口述趙普而留下的金匱之盟,這個盟約裏記載著,二十年前的杜太後彌留之際曾經告訴太祖趙匡胤,待你百年之後,你要把皇位傳給弟弟光義,這樣大宋不致像短命的周朝一樣,孤兒寡母,而被欺淩!

宣讀詔書完畢的趙光義再次哈哈大笑,他知道,從今以後,再敢質疑他的人已經不多了。

978年,一代詞帝李煜服趙光義所賜牽機藥,隨後毒發身亡,小周後悲不自勝,不久自殺。

979年,太祖長子趙德昭被趙光義威逼身亡。

981年,太祖次子趙德芳病死,年二十三,死因不明。

984年,太祖三弟趙廷美死於貶所湖北房州,趙光義“從容謂宰相曰”:廷美不但“自少剛愎,長益凶惡”,而且並非杜太後所生,實乃太宗乳母陳國夫人之子也。

988年,納土歸宋的吳越王錢俶六十大壽,趙光義遣使祝賀,當夜錢俶暴斃南陽。

一百四十年後,金軍南下,虜徽欽二帝,北宋亡。

同年,攻破汴京的金軍將皇室祭祀禮器席卷而去,太廟之門洞開,昔日那塊刻有太祖“不殺柴氏子孫、不殺士大夫”誓詞的石碑轟然倒地。這是這塊神秘的誓碑第一次得見天日,也是最後一次。殘破的石碑在金人鐵蹄的踐踏下散落泥叢,卻在公元1126年如血的殘陽裏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