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魂草(重生)_分節閱讀_22(1 / 3)

屈,並不接受婆婆教訓:“婆婆這話說得媳婦要駁一駁了,我一個黃花大閨女,父母養到十八歲嫁進柯家這些年,婆婆當家那會兒每年不過二兩銀子年禮,就是方氏進門,也不過升到五兩銀子年禮,而她每年送進方家的年禮不下數百兩銀子,媳婦今年當家就送娘家一車布匹年貨,也沒什麼過分,想來我爹娘也受得起。”

柯老夫人被王氏歪論氣得張口結舌,氣惱之下梗了半晌方才從牙縫裏哼了一句:“難不成你家不是嫁女兒,而公平買賣交換東西呢!”

王氏立即反唇相譏:“誰個父母無兒女,誰個兒女無父母,媳婦不過孝經長親,婆婆您雖然無有女兒,也犯不著這般折辱媳婦?”

柯老夫人頓時氣個仰倒:“你好,好家教,確乎出自書香門第,婆婆說一句你頂一句,不虧你父親叫了你幾句書,好文采,好教養!”

她原本不想人知道,當今柯家靠媳婦貼補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可是無奈王氏這個攪家精太彪悍,礙著大孫子又不能趕她出去。至此,為了兩個大孫子前程不再受到愚婦,也為了能讓自己耳根自此清淨。柯老夫人也顧不得遮羞了,撫撫額頭道:“老二家裏,你給她說道說道家裏收入與支出,好好的……”

柯老夫人被逼提起柯家隱痛,不由羞惱頭疼,忙叫清明:“扶我躺躺去,噯喲,頭暈腦漲……”

蘇氏也不願意跟王氏掰扯,便使人請了方氏奶娘陳媽媽來給王氏算賬聽,蘇氏知道,這些年的賬冊陳媽媽一本之策,對王氏也不會客氣。

不一刻,陳媽媽便到了。接過蘇氏遞上香茶,聽了蘇氏所說,知道自己出怨氣的日子到了,都憋了幾年了,遂慷慨答應一聲開始訴說。她所說與蘇氏掌握的情況大致一致。

原來柯家太爺不屑於商賈,家中生活僅靠田產三百畝出產,土地價值三千銀子,當初土地欠收,三年間陸續抵押被人,被人壓價,隻給了半價一千五百銀子,方氏入門用一千六百五十兩銀子贖回。田產可收水旱兩季,春上一季麥子,秋下一季稻子,春上租息乃是每畝六錢銀子,合計一百八十兩。秋下稻穀收的多些,一畝能收三石半細糧,出去捐稅,租息,剩餘兩石,共計可收六百石。

柯家主仆三十餘人,每年需要留下一百石食用,為了預防來年饑荒,方氏會再留下一百石細糧,以備荒年荒糧。不過,這儲備糧除了第一年艱難些,後麵都是年年調換,隻是成糧價錢稍微低些。出賣時少五兩銀子的摸樣。這樣一折算,三百畝土地秋季稻米,還下剩五百石,多年市價多是一兩銀子兩擔米,可得二百五十兩銀錢,也就是說,柯家三百畝土地春秋兩季,共計出息四百三十兩。

接著陳媽媽又算了一筆柯家每年開支。

柯老夫人老爺子每月五兩月例,共計一百二十兩。

柯家三房老爺夫人,都是每月二兩月例,共計一百四十四兩。柯家三位小姐四位少爺,每人每月一兩銀子月例,共計八十四兩。

再有方氏奶娘陳媽媽,柯大爺柯二爺奶娘老王頭夫妻,柯三爺奶娘老劉頭夫妻,大房奶二房三房三位小姐奶娘,共計八人,也是一月一兩月例,共計九十六兩。

這些開支共計四百四十四兩,再加上三位小少爺現在村塾讀書,每年須得十五兩銀子束脩,三爺在應天書院攻書三年,每年五十兩銀子束脩。

另有老太太娘家兩個侄兒家每年每家五兩銀子年禮,計十兩銀子。

大夫人二夫人三夫人娘家每年都是五兩銀子,共計一十五兩。

再有柯家本家長親三老太爺七老太爺家,平時不往來,年節是不能免得,也是一家五兩銀子年禮。

另外還有幾戶家貧困柯家本家,老太爺吩咐過年每家送一兩銀子年禮給予救濟,這樣的人家有十三家,這些年禮銀子共計四十八兩,攏共一年計算,柯家共需要現銀五百六十七兩銀子開支。

平日裏出了園子自己出產菜蔬,還要去菜市購買時令蔬菜,這沒有一定之規,每年廚下自有記載。

王氏識數,馬上叫起來:“你撒謊,這不是說入不敷出了?你們奶奶每年還得貼銀子囉?”

陳媽媽笑道:“大夫人不信可以看賬,另有小丫頭桂花,棗花,青果青葉,清明穀雨,與方氏房裏的大小丫頭,都不記在公中,都是我們小姐自己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