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不可替代性——職場中的“升”存之道(1 / 3)

老陳是一家企業的技術工人,由於技術過硬深得領導賞識,被稱為公司的一大財富。然而,老陳看著當初一起進公司的同事都提幹升職了,隻有自己還在原地踏步,心裏很不平衡。最近的這次提幹名單中仍舊沒有他,老陳一氣之下索性請假散心去了。半個月後回到公司,老陳得知在他休假期間公司的一個工藝員因為不懂工藝配方,選錯了料,造成好幾噸的產品報廢了。領導找到老陳詢問補救的辦法。老陳明知可以補救卻偏說沒辦法。

領導看出了老陳的心思,他從抽屜裏拿出一把錘子和一枚釘子,說:“你把這枚釘子敲進那個鬆了的桌角裏。”老陳照做。領導又說:“你再把釘子拔出來。”老陳試了幾次,發現釘子卻牢牢地嵌在木頭裏,紋絲不動。領導說:“你就像這枚釘子,牢牢地占據了一個關鍵的位置。在沒有找到更合適的替代物之前,你會不會將它拔出來?一定不會。反之,還希望它越牢靠越好。”老陳沒聽明白,領導接著說:“這次之所以批準你的假,就是想看看少了你這枚釘子行不行。但事實證明,不行。如果你不趕快在自己的位置上砸下另一枚釘子,我們就不會冒著風險把你拔出來,你也就永遠得不到提升的機會!”

經濟學中強調物以稀為貴,而稀缺性,換種說法也可以叫做不可替代性。人才作為資源的一種,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現代企業中,具有高素質、高技術和高能力的員工通常被視為“搖錢樹”,他們決定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然而,這樣的人才並不多,想要找到一個具備同等能力的人來替代實屬不易。因此,企業往往會通過晉級和加薪等辦法好好待之,避免那些人才被其他公司挖走。然而,普通員工則不同,他們的替代品多。正是因為人才與普通勞動力本質的差異,所以薪水的差距大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要想獲得與他們同樣的待遇,首先就必須讓自己具有和他們同樣的不可替代性。

社會在不斷發展,在按勞分配的基礎上,擴大按生產要素分配無疑是一種必然趨勢。市場是殘酷的,你無法改變它,卻可以適應它。作為職場中人,一定要與時俱進地更新自己的觀念,不斷學習,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其實不僅僅是員工被替代,企業間的競爭就是產品與產品之間的替代。企業隻有不斷推陳出新,改進自己的產品,才能不被別人的產品所替代。做不可替代的員工,並非意味著將自己的專有化知識藏匿在心中,不與他人分享。增強不可替代性是為了能夠在企業中發揮自己的重要性,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還必須學會共享。清代蘇繡狀元沈壽的故事正說明了這一點。當時,蘇繡出了一個女狀元,叫沈壽。清代最後一個狀元張謇跟沈壽說:“你當狀元對你並不重要,你要把繡花技術分拆成一些步驟,讓更多人理解。”後來,他出資成立了蘇繡傳習所。沈壽就拆解了蘇繡的工藝流程,教其他女孩子繡花。蘇繡的工業化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如果當蘇繡狀元,沈壽是不可替代的,但她卻把她的繡花技術變成了可替代的。這就如同當前企業中,有些員工看似具有某種不可替代性,但如果能夠把他所掌握的專有知識轉化為共享知識,那麼對企業和個人的作用則會更大。

回到本文最初提到的老陳,他無疑是具有良好技術的不可替代性的優秀員工,但如果他早一點領悟到將自身技術轉化為共享知識,或許升遷之路早就一帆風順了。

商家深知替代效應的微妙,不斷推陳出新,使產品獨具特色,就是要讓別人無可替代,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將替代效應推向了極致。做人也一樣,要提高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就要想方設法增強你的不可替代性。切記,在競爭時代,誰能做到無可替代,誰就是王者。

★不值得定律——選擇自己最愛的

吳凡是某名牌大學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後在一家大型軟件公司工作。工作沒多久,他就憑借深厚的專業基礎和出色的工作能力,為公司開發出了一套大型財務管理軟件,得到了單位同事的稱讚和領導的肯定。去年還被提升為開發部經理。他不但精通技術,還是一個值得下屬信任和尊敬的上司,開發部在他的領導下取得了不凡的業績。公司老總認為吳凡是個人才,就把他提升到總經辦,負責全公司的管理工作。接到任命通知後,吳凡並不高興,他知道自己的特長是技術而不是管理,如果去做純粹的管理工作,不僅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還可能會荒廢掉自己的技術,更重要的一點是自己根本不喜歡做管理。可是,礙於領導的權威和麵子,吳凡還是接受了這份對於他來說不值得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