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活在世上,沒有錢雖然寸步難行,但錢絕對不是萬能的。因為,它隻可以滿足一定的物質欲望,而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我們隻有學會做金錢的主人,懂得知足常樂,才能創造快樂。
都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錢財確實能給人帶來不少快樂,但也能給人帶來不少煩惱。記得有一首歌的歌詞是這樣寫的:“錢啊!大姑娘為你走錯了路,小夥子為你累彎了腰,錢啊!你是殺人不見血的刀。”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把錢財看得太重,自己沒錢時眼紅別人,為了得到錢財不擇手段,自己有錢時又非常吝嗇,親兄弟之間甚至於對父母也是分厘必爭,對這些人來說錢財不僅是煩惱,而且能使其喪命,當然也不會給他們帶來快樂。
有這樣一個人,他非常有錢,他每天早上晨練時都要經過一家蛋糕房,每次路過蛋糕房都能聽到屋裏傳出愉快的歌聲。這天,他忍不住走進蛋糕房,看到一對小夫妻正在辛勤地忙碌著。有錢人一下動了惻隱之心,他對小夫妻說:“你們幹活這麼辛苦,隻能唱歌消煩,我願意幫助你們,讓你們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說完,拿出來一大摞錢,送了給小夫妻。這天夜裏,富人躺在床上想:“這對小夫妻不用再辛辛苦苦做豆腐了,他們的歌聲會更響亮的。”
到了第二天早上,有錢人有經過小夫妻的蛋糕房,卻沒有聽到小夫妻倆快樂的歌聲。他想,他們可能激動得一夜沒睡好,今天要睡懶覺了。但第三天、第四天,還是沒有歌聲。有錢人感到特別奇怪。就在這時,蛋糕房的男主人出來了,拿著那些錢,一見有錢人便急忙說道:“先生,我正要去找你,還你的錢。”有錢人不解地問:“為什麼?”年輕的男主人說:“沒有這些錢時,我們每天做蛋糕賣,雖然辛苦,但心裏非常踏實。自從拿了這一大筆錢,我和妻子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我們還要做蛋糕嗎?不做蛋糕,那我們的快樂在哪裏呢?如果還做蛋糕,我們就能養活自己,要這麼多錢做什麼呢?放在屋裏,又怕它丟了;做大買賣,我們又沒有那個能力和興趣。所以還是把錢還給你吧!”有錢人非常不理解,但還是勉強收回了自己的錢。第二天,當他再次經過蛋糕房時,再次聽到了小夫妻倆快樂的歌聲。
也許這個故事並不符合現在大多數人的思想。他們會說,錢多還不好麼?沒聽說過錢多會咬手的——但事實是,“錢多”的確會“咬你的手”。就像故事中的小夫妻一樣,就是因為“錢多”,所以思慮也多——又想多擁有錢,又擔心別人謀算他的錢——竟連個踏實覺也睡不成。
擁有更多的財富,是很多人的奮鬥目標。錢財的多少,也成為衡量一個人才幹和價值的尺度。當一個人被列入世界富豪排行榜時,會引起多少在坦然中求得一分快樂人的豔羨。但對於個人來說,過多的財富是沒有多少用的,除非你是為了社會在創造財富,並把多餘的財富貢獻給了社會。但丁說:“擁有便是損失。”財富的擁有超過了個人所需的限度,那麼擁有越多,損失就越多。
英國思想家培根曾說過:“對於財富,我充其量隻能把它叫做美德的累贅……財富之於美德,猶如輜重之於軍隊。輜重不可無,也不可留在後麵,但它卻妨礙行軍。不僅如此,有時還因顧慮輜重,而丟掉勝利或妨礙勝利。”培根還指出:“巨大的財富若不分發出去,也就沒有真正的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