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骨中的朽亂。”其實,嫉妒是人類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是一種普遍的情緒。它指的是自己以外的人獲得了比自己更為優越的地位、榮譽,或是自己寶貴的物質,鍾情的人被別人掠取或將被掠取時而產生的情感。它有一個重大的特征就是“指向性”,即嫉妒是有條件的,是在一定的範圍內產生的,指向一定的對象。也就是說,不是任何人在某些方麵超過自己都會產生嫉妒,超過自己太多的人隻會讓我們羨慕而不會嫉妒。
在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當中,有人成功,就必然有人失敗。失敗之後所產生的由羞愧、憤怒和怨恨等組成的複雜情感就是嫉妒。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當我們發現別人比自己優秀時,也許會產生羨慕乃至嫉妒的情緒;當別人發現我們太優秀時,也可能會對我們心生嫉妒。麵對嫉妒,我們要學會克製自己的嫉妒情緒,也要學會從容應對別人的嫉妒,更加奮進。
小文的真情告白:
“我是高二的一名普通學生。最近我碰到一件很心煩的事情,大家都在背後對我指指點點,議論我,我的壓力很大,如果再這樣下去,將會影響我的生活。我是班級的生活委員,負責班級的班費以及安排班級的衛生勞動,我覺得我對工作是很認真負責的,老師雖然沒有經常表揚我,但是對我的工作是肯定和認可的。下個星期,學校裏要進行升旗儀式,老師推薦我代表班級發言。要知道,每個學期每一個班隻有一次這樣的機會,而我光榮當選,我的心情當然是無比高興的。但是還沒等我高興多長時間,我的好朋友就偷偷告訴我,班裏有些同學很不服氣,他們覺得我對班級的貢獻不夠大,學習成績又不是名列前茅,沒有資格代表班級發言,並以為我被當選,肯定用了一些小手段、小動作。
“我知道,這些人這麼說是因為這次重要機會沒有輪到小燕子,她們跟小燕子關係很好,小燕子心裏不開心,她們肯定很想幫忙,但是同學一場,把話說成這樣太令我傷心了。我回家跟媽媽說了這件事,她建議我跟班主任說說,希望班主任找同學談談,做做大家的工作。我膽子比較小,沒好意思去跟老師說。但說實話,被人誤解、被人背後說閑話的滋味真不好受。下星期就要舉行升旗儀式,我真的不想退縮、放棄這樣的機會,但是應對流言蜚語,我又覺得無能為力。”
中學時期往往是情感最敏感、最強烈的時期。一方麵,隨著年齡的長大,知識的增加,青少年的獨立意識和自尊要求明顯加強;另一方麵,青少年思想還欠成熟,對事物,包括對別人議論的評價能力比較薄弱,所以外界不強的刺激,也會引起比較強烈的情緒波動。小玲雖然性格比較內向,但是工作很認真負責,她特別渴望自身的工作態度和能力得到肯定,被集體認可,所以他人的不理解甚至誤解會使她更覺傷心。目前她所缺乏的正是馬斯洛需要層次中的尊重(自尊)的需要。
其實,遇嫉而進,能夠更加努力的發展和提升我們自己,以更高的素質贏得別人的尊重是一種滿足自尊的最佳方式。不僅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別人最終會折服於我們的從容氣度。
切記:路有升沉進退,人有悲歡離合。從容是一種對人生的透徹把握,不管是誰,隻要能以平和心態麵對一切,閑看天邊雲卷雲舒,笑看庭前花開花落,必能擺脫是是非非、紛紛擾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