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如果我們會吃飯,我們就能成佛
明海
大家看了這個題目以後,一定會覺得明海太聳人聽聞了。其實吃飯也不容易。《大珠慧海禪師語錄》中有這樣一段對話,有學人問:“禪師,你還修行嗎?”大珠說:“我修行。”又問:“怎麼修呀?”他說:“饑來吃飯困來眠。”這個人覺得很奇怪,說:“一切人都是這樣,餓了吃飯,困了睡覺,為什麼別人不是修行,而你是在修行呢?”禪師講:“這是因為他們吃飯的時候千般計較,睡覺的時候萬般思索。”
所以,會不會吃飯,關鍵就在於此。
我們是怎麼吃飯的呢?來反照一下,當你在吃飯的時候,你真的是在吃飯嗎?你說你在吃飯,應該說你的身體在吃飯,你的心也在吃飯嗎?你吃飯的時候,你心裏可能還惦記著剛剛發生的某一件事,上午領導批評你了,或者你還在琢磨昨天遇到的問題,這就是你的心在牽掛著過去。這種牽掛可能是很明顯的念頭,也可能是不明顯的深層次的心意識。吃飯的時候,你也有可能在想今天下午有什麼活動,明天要到什麼地方去,你的心在期盼未來。還有可能在想,這個菜不好吃,那個菜好吃,你是在分別你眼前的飯菜。所以,你的生命在吃飯的時候是分裂的,你的身口意在吃飯的時候是分裂的,沒有統一起來,就像我的師父淨慧禪師說的那樣:“你不是在吃飯,你是在吃分別!”吃飯的時候,我們的心或者是在追憶過去,或者是在期盼未來,嘴在嚼動,可心卻在別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吃飯時的心態。我所說的不會吃飯,指的就是這種狀態。
我們吃飯的時候,沒有能夠保持正念,我們的心流失了,流失在過去,流失在未來,或者流失於對當前外境的分別上了。吃飯就是吃飯,要保持正念,以正念來吃飯,過去的一切事情,未來要發生的事情,以及飯菜的好壞,你都把它徹底地放下,無所掛礙。這個時候,說你在吃飯都是多餘的,因為此時你的整個生命是心境交融的。境是飯,心是心態。你吃得很專注,很專心,所有其他的事你都不想;同時你吃得很明了,你對你當前的生命狀態很清楚,就像有一盞明燈照耀著一樣。這是你的心在觀照,所以說專注就是定,明了就是慧。你專注地吃,明了地吃,就是定慧等持地吃飯。
我講趙州禪師的一個故事。趙州禪師活了一百二十歲,年歲一大,牙齒就掉了。有一個徒弟是地方長官,他問:“師父,您還有幾顆牙齒?”禪師說:“隻有一顆了。”“那您怎麼吃飯?”禪師說:“下下咬著。”他老人家隻有一顆牙齒,每咬一下都不會空過,都能下下咬著。這個對答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禪師在吃飯的時候,他的心這樣專注、這樣明了,他的心一下也沒從他當下所做的事情上跑出去,一下也沒有開小差,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
也許有人會說,我吃飯沒有去想別的,我邊吃飯邊想著我要去打坐,我要去念經,我要去度眾生,這好不好呢?我的體會是:如果你能以正念來吃飯,你就是在打坐、在念經;如果你能以正念來吃飯,你就是在度眾生。在廣大無邊的法界裏,吃飯看起來是一件小事,是一件孤立的事情,但是我要說,當你吃飯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在你的這個事件之中,所以隻要你能專注明了地吃飯,你就是在度眾生,就是在供養諸佛。
我們早晨、中午吃飯之前要供養三寶,佛會不會來吃我們的飯呢?佛會來吃,不過佛會說:“你好好吃吧,你吃就是我吃。”如果我們以全部的身心來吃飯,那我們就是在替諸佛菩薩吃這頓飯。這頓飯裏有整個法界,所有的因緣,包括我們生命覺醒的因緣,以及所有眾生的關係,都在這頓飯裏麵。如果我們要仔細分析的話,那簡直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怎麼說也說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