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年,二十六歲的米開朗琪羅在故鄉佛羅倫薩,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雕像;
1505年,米開朗琪羅在羅馬為教皇繪製西斯廷禮拜堂天頂壁畫,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畫西斯廷禮拜堂天頂壁畫《創世記》;
1513年,教皇陵墓恢複施工,米開朗琪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雕塑;
1519—1534年,四十一歲的米開朗琪羅在佛羅倫薩創作了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裏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著名的雕像《晝》《夜》《晨》《暮》就是安放在這座陵墓的石棺上。
1536年,六十一歲的米開朗琪羅在羅馬西斯廷禮拜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最後的審判》。
二 導言
他是一個佛羅倫薩的市民。
佛羅倫薩,有許多黑暗的宮殿,有高聳入雲的尖頂塔樓,有幹旱的連綿的丘陵,在深藍色的天空中分割出數條鮮明的曲線。丘陵上覆蓋著小小的墨綠色的杉樹,還有一條銀色的橄欖樹林帶,如同海浪起伏不定。佛羅倫薩,極度優雅,是蒼白的、麵帶嘲諷的洛倫佐·德·美第奇,長著一張寬闊而伶俐的大嘴的馬基雅弗利,在波提切利的名畫《春》中與那生著淺金色頭發、因營養不良而患上萎黃病的維納斯相遇。
佛羅倫薩,發著高燒似的癲狂,自高自大又神經質,各種迷信在此橫行,宗教與社會的一切歇斯底裏的風潮都會掀起巨大波瀾。那裏每個人都是自由的,每個人又都是專製的,那裏是最適合生活的地方,那裏也是地獄——居住在此的人頭腦精明,心胸狹隘,情緒熱烈,充滿敵意,他們的語言十分刻薄,有很重的疑心病,總是妒意十足地窺視別人,彼此恨不能把對方咬成碎片。
佛羅倫薩,這座城市沒有容納列奧納多·達·芬奇的自由思想的胸襟,它迫使波提切利隻能像個蘇格蘭清教徒那樣在自欺欺人的神秘主義中度過一生。而長得像隻山羊、兩眼灼灼的薩伏那洛拉命令他的僧侶們圍著焚燒藝術品的篝火舞蹈,三年後,就在這裏,在佛羅倫薩,這堆大火再次燃起,燒死了這位先知。
米開朗琪羅就屬於這座城市,屬於那個時代。他和這裏所有的偏見、激情和狂熱生活在一處。
必然的,他對他的那些同胞沒有什麼親善的感情。憑著開闊的心胸和取自天然的才華,他根本就看不起此地那些狹隘排他的藝術、忸怩作態的精神狀態、庸常俗氣的表現手法、無病呻吟的情調和奢靡浮誇的精致。他冷酷無禮地對待他們,但同時又愛著他們。因為這裏是他的家鄉,他不會像達·芬奇那樣冷淡地笑對這個城市。每當他離開佛羅倫薩稍遠一些,思鄉病就要發作。1497年他在羅馬時便寫信說:“我一次又一次墜入那巨大的痛苦中,就如一切背井離鄉的人一樣。”他一輩子都在努力,就為了能長久居住在佛羅倫薩。即使是戰亂期間,他也願意待在佛羅倫薩。他曾在一首詩中說:“我至少要回到那裏死去,既然我不可能在那裏活著。”
1501年,二十六歲的米開朗琪羅在故鄉佛羅倫薩,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雕像;
1505年,米開朗琪羅在羅馬為教皇繪製西斯廷禮拜堂天頂壁畫,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畫西斯廷禮拜堂天頂壁畫《創世記》;
1513年,教皇陵墓恢複施工,米開朗琪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雕塑;
1519—1534年,四十一歲的米開朗琪羅在佛羅倫薩創作了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裏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著名的雕像《晝》《夜》《晨》《暮》就是安放在這座陵墓的石棺上。
1536年,六十一歲的米開朗琪羅在羅馬西斯廷禮拜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最後的審判》。
二 導言
他是一個佛羅倫薩的市民。
佛羅倫薩,有許多黑暗的宮殿,有高聳入雲的尖頂塔樓,有幹旱的連綿的丘陵,在深藍色的天空中分割出數條鮮明的曲線。丘陵上覆蓋著小小的墨綠色的杉樹,還有一條銀色的橄欖樹林帶,如同海浪起伏不定。佛羅倫薩,極度優雅,是蒼白的、麵帶嘲諷的洛倫佐·德·美第奇,長著一張寬闊而伶俐的大嘴的馬基雅弗利,在波提切利的名畫《春》中與那生著淺金色頭發、因營養不良而患上萎黃病的維納斯相遇。
佛羅倫薩,發著高燒似的癲狂,自高自大又神經質,各種迷信在此橫行,宗教與社會的一切歇斯底裏的風潮都會掀起巨大波瀾。那裏每個人都是自由的,每個人又都是專製的,那裏是最適合生活的地方,那裏也是地獄——居住在此的人頭腦精明,心胸狹隘,情緒熱烈,充滿敵意,他們的語言十分刻薄,有很重的疑心病,總是妒意十足地窺視別人,彼此恨不能把對方咬成碎片。
佛羅倫薩,這座城市沒有容納列奧納多·達·芬奇的自由思想的胸襟,它迫使波提切利隻能像個蘇格蘭清教徒那樣在自欺欺人的神秘主義中度過一生。而長得像隻山羊、兩眼灼灼的薩伏那洛拉命令他的僧侶們圍著焚燒藝術品的篝火舞蹈,三年後,就在這裏,在佛羅倫薩,這堆大火再次燃起,燒死了這位先知。
米開朗琪羅就屬於這座城市,屬於那個時代。他和這裏所有的偏見、激情和狂熱生活在一處。
必然的,他對他的那些同胞沒有什麼親善的感情。憑著開闊的心胸和取自天然的才華,他根本就看不起此地那些狹隘排他的藝術、忸怩作態的精神狀態、庸常俗氣的表現手法、無病呻吟的情調和奢靡浮誇的精致。他冷酷無禮地對待他們,但同時又愛著他們。因為這裏是他的家鄉,他不會像達·芬奇那樣冷淡地笑對這個城市。每當他離開佛羅倫薩稍遠一些,思鄉病就要發作。1497年他在羅馬時便寫信說:“我一次又一次墜入那巨大的痛苦中,就如一切背井離鄉的人一樣。”他一輩子都在努力,就為了能長久居住在佛羅倫薩。即使是戰亂期間,他也願意待在佛羅倫薩。他曾在一首詩中說:“我至少要回到那裏死去,既然我不可能在那裏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