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各方博弈【求各種票】(1 / 2)

*******************

勤奮的老狼總是熬夜更新,求賜各種票票。

*******************

91年春節前夕,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都顯得不大安穩。

就從國際上來看,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正在同伊拉克的武裝力量展開鏖戰,薩達姆的共和國衛隊基本上處於被完全壓製當中,取得了絕對製空權的多國部隊,在戰場上取得了主動權,伊拉克的防空導彈部隊,基本上被打殘了。

隻是薩達姆也不是吃素的,伊拉克軍為了阻止美軍解放科威特,將一口口的油井引燃,以阻擋美軍裝甲部隊推進,並將原油打量排入波斯灣,排入大海的原油使得沿海周圍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

事實上,愁眉不展的不僅僅是被打得抬不起頭來的薩達姆,還有經濟上陷入困境的蘇聯人。

原本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美國人揚言要動武之後,國際油價一直(攀升,作為重要的原油輸出國的蘇聯,自然是喜不自勝。

原油出口一直就是蘇聯獲得外彙儲備的主要渠道,國際原油價格的攀升暴漲,對於經濟困頓的蘇聯人,顯然是一貼強心劑,為此他們在聯合國決議中沒有投出反對票,對於美國人出兵也持默許態度,出賣了伊拉克這個曾經的盟國。

戰後四十多年的時間裏,由於社會製度和意識形態的對立以及各自爭奪霸權的需要,幾乎在所有地區性衝突中,人們都能看到美蘇爭奪和對立的影子。

戈爾巴喬夫上台後,推行改革和新思維,積極向西方靠攏,在政治、軍事、外交上放棄與美對立的立場。伊拉克的舉動,無形中進一步推動著蘇美間接觸的願望。

雖然伊拉克是蘇聯在中東經營多年的為數不多的親密盟國之一,但為了避免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在對伊立場上的對立,蘇聯寧願犧牲伊拉克這個昔日的盟國。

而在對伊拉克問題上,蘇聯與美國合作的態度使美國總統布什感到“非常滿意”,並稱這是“美蘇戰後在地區衝突上首次結成同盟”。

美蘇對海灣危機基本立場上的一致,使聯合國安理會得以順利地通過了一係列製裁伊拉克的決議,雖然蘇聯沒有直接派兵參加對伊作戰,但它對美國組織多國部隊出兵海灣的支持態度,使美國可以毫無顧忌地采取各種軍事行動。

但是開戰之後,蘇聯人就覺得有點兒不對頭了,國際原油價格不但沒有繼續攀升,反而一落千丈,跌回了原來的水平。

蘇聯人感到有點兒“上當了”的味道,又中了美國人的奸計!

現在雙方的糾結點,就是伊拉克全麵撤軍的問題,美國的態度很強硬,蘇聯人猶豫不決,薩達姆則色厲內荏。

老布什春風得意,指點江山,不可一世,戈爾巴喬夫摸著光頭上的歐洲地圖大呼上當,薩達姆則躲在地下室裏麵破口大罵,罵完了老布什多管閑事,接著再罵戈爾巴喬夫不講義氣。

國內這邊兒,主要是圍繞顧煥之事件的高層博弈,一直針鋒相對,互不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