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葉子平要重開租界嗎?!【三更】(1 / 2)

明珠市原本拮據的經濟情況,在浦東新區開始推動了土地招租政策之後,就開始變得輕鬆起來。

根據市政府方麵的統計,如今已經入賬的資金超過10億美元,而在三年中會陸續到賬的資金,將會達到100億美元,很驚人的一個數字啊!

要知道,全國去年的外彙收入,也不過就是剛剛達到這個數字而已。

當然,這隻是明珠市重新崛起當中的一個引子而已,土地招租政策的推出,不但為明珠市的舊城改造提供了資金,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大企業來到明珠,開始落地生根。

可以想象,在幾年之後,這些大企業將會帶來很大的產能,為明珠市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像滾雪球一樣將明珠市的發展資金給做大做強。

市長吳遠山來見葉子平的時候,拿了一些數據報表過來。

葉子平請他喝*啡,吳遠山是識貨之人,喝了之後就驚訝道“哦,正宗的藍山*啡啊!這東西可是難得一見!”

--

“我妹夫出國的時候帶回來的,味道還不錯。”葉子平笑道。

吳遠山點點頭,葉子平的妹妹葉子蓉現任外貿部某司長,而她丈夫李易晨,曾任駐美大使,現任外交部副部長,經常往外麵跑。

可以說,如果國內的人能夠嚐到什麼外麵的好東西,這些人肯定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葉子平翻看那些數據報表,發現其中的內容都是近期工作的彙總,包括財政收入,以及土地招租政策取得的收益等等,還有市政府規劃當中的一些大項目的預算。

應該說,明珠市這邊兒的幹部,還是比較注重工作實效的,市長吳遠山雖然沒有如願升為〖書〗記,但是也並沒有把個人情緒給帶進工作裏麵,相反更加努力了。

這一點是讓葉子平感到比較佩服的,他也對自己在明珠市的任期比較期待,希望能夠在這十年當中,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給明珠市的老百姓留下點兒值得懷念的好處。

看了數據報表之後,葉子平的心裏麵還是比較滿意的,明珠市政府是一個務實高效的政府,市長吳遠山功不可沒。

“其實這些都是前兩位首長打下的底子,我這是坐享其成罷了。”吳遠山自己倒是比較謙虛,對於葉子平的讚譽連連擺手,不敢貪天之功為己有。

“洪正同誌在明珠市任職的時候,受製於資金缺口,無力搞市政建設,因此隻能重視借外債的基礎建設。”吳遠山想起了當初的事情“在南浦大橋之前,市政府向亞行貸款用於中小企業和蘇州河汙水係統建設,我覺得基本沒對城市發展起過什麼作用,不過自南浦大橋開始,明珠市開始將國際貸款用於市政建設,這一下成績就明顯多了。”

葉子平聽著,點了點頭。

當時南浦大橋投資總共有2億多美元,其中亞行貸款7000萬。

由於是明珠市申請亞行貸款的第一個基礎設施建設,因此亞行方麵的條款執行得非常嚴格,建築專業之外,還有大量法律合同,每個節點的時間工程進度都有非常嚴格的驗收製度,按時完成質量達標才會繼續撥款,一項項都有法律文本保障。

“當時明珠市政府的情況,可以說是身無分文,沒法大規模拆遷居民,大橋引橋浦西段無土地可落,引橋隻能象蝴蝶翅膀一樣盤旋而下。”吳遠山想起了當年的事情,也不由得有些唏噓“這座大橋的造型就是當時的見證,作為國內最大的經濟中心,僅僅是建一座市內跨河大橋,資金都匱乏到了什麼程度,差的就是錢啊。”

“當時洪正同誌說,與亞行合作一定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吳遠山說道“南浦大橋建於1988年12月,成於1991年2月,正好跨過了南門事變那個時間段。洪正同誌當年聲情並茂的電視講話見的人多了,可沒人見過他鏡頭下為了挽留住當時明珠市有影響力的外商所做的更艱苦努力。當時明珠市本身起sè不大,市政建設剛轉向外部貸款還沒見成效,大概除了他這個當家人之外,沒多人人真正理解他不得不這麼做的巨大壓力。”

“據說當時南浦大橋建設到了一個節點,可亞行遲遲不來人,人不到就無法檢驗,錢也到不了。平時所謂合同責任重於一切都是用來對付我們的,他們說不來就不來一點辦法也沒有。最後洪正同誌一咬牙,說明珠市自己墊錢也要保證工期。”吳遠山說道“後來亞行終於良心發現,總算給了句好話,說明珠市執行合同模範,以後可以免驗。第二次楊浦大橋再貸時就屬於亞行的放心工程了,最後亞行將南浦大橋貸款項目作為成功典範引以為傲。想一想這個,真是人窮誌短,馬瘦毛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