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古鍾內部(1 / 2)

隻見那邊兒有一棵非常大的古樹,怕是十個人都合抱不起來,其中一根枝狂伸了出來,粗如磨盤一般,在那上麵居然掛了一口銅鍾,外表黝黑,大小足足可以將兩三個人給罩在其中。

此時,正有人扶著吊在空中的木杠,向那銅鍾穩穩地撞過去。

“咚……咚……”

鍾聲雖然並不是很響亮,但是卻傳得很遠,有一種震懾心神的力量,讓人不由得沉浸在一種非常玄妙的境界當中。

葉開站在那裏,頓時覺得心神如同在夏日裏麵,被浸入到冰涼的山累之中一樣,有一種大徹大悟的感覺,似乎整個人的精神境界,都有了大大的提升。

良久之後,葉開才對裴購秋說道,“這口鍾,聽起來似乎真是古物。”

“東山寺曆史悠久,有一口古鍾流傳下來,也是有可能的。”裴鈞秋顯然也被這鍾聲給吸引住了,她附和著葉開的話說道。

山寺多古鍾,這是常識。

從東漢時期** ,佛教傳入,隨著寺廟增多,作為法器的佛事鍾也越來越多,成為國內古鍾的主流,相傳南朝時期,京城近五百座寺廟,寺寺有鍾。

因為鍾聲深沉、洪亮、綿長,才能震撼人心,所以古鍾的體積一般都比較大。

形大體重的鍾基頻低,儲能大,使鍾聲深沉綿長。

一般來說,用加入錫的青銅製鍾比黃銅和鐵製鍾發出的聲音更加清脆。

鍾的下部和鍾唇加厚外張,可以使聲音向外輻射能力強,就會使鍾聲洪亮。

所以,大凡具有宗教感染力的佛事鍾的鍾聲,都是由形大體重、鍾唇厚而外張的青銅鍾發出的。

東山寺保留下來的這一口古鍾,聲音渾厚,傳聞甚遠,應該也是青銅鍾無疑。

“走,我們也過去看看。”葉開對這口古鍾倒是來了興趣,於是就對眾人說道。

重建東山寺,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當時東山寺被毀較早,很多曆史文獻上麵,並沒有關於東山寺的具體描述,最多就是提一提東山寺的租成結構,比如說前後幾重大殿,裏麵有什麼景致等等,在具體建築構造上肯定是沒有提及的。

這麼一來,大家也有點兒擔心,萬一建起來的東山寺,跟之前的差別太大的話,那就有點兒難為情了。

雖然說東山寺建寺以來,屢次毀於兵火,已經重建了多次,但是古人在建築方麵是一脈相承的,而且他們對於寺廟建築方麵擁有很多心得,所以差別不會很大。

但是現代建築技術跟以前已經有了相當大的不同,所以要想把東山寺建得跟過去一樣的話,怕是很難很難,最好是能夠找到一些關於東山寺外形的圖片資粹。

這口大鍾如果能夠被證實,確實是東山寺以前的佛事鍾的話,對於東山寺重建工作,還是很有好處的,畢竟這是存留下來為數不多的東山寺舊物了。

幾個人很快就走到了大鍾的附近,抬頭看那敲鍾的人。

雖然東山寺破敗了,可是東山寺上依然有和尚,敲鍾的正是一位看上去年過七旬的和尚,相貌清瘤雙目有神,每一次撞擊大鍾,都顯得沉穩有力,一看就是那種專心致誌的樣子。

“他要敲多少下呢?”裴購秋看著老僧緩緩地但是不停歇地敲鍾,不由得有些好奇起來。

“應該是108下吧。”葉開回答道,他還真清楚這件事情,“僧寺的鍾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緊敲舊下,慢敲18下,不緊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複兩遍,共108下。”

“為何要定為108下,這裏麵有什麼說法嗎?”裴鈞秋有些好奇地問道。

“這個說法有點兒不一樣的……”葉開隨口解釋道,“一說是一年有12月、24節氣、72候(五天為一候),合為108,象征一年輪回,天長地久。另一說是,人有108種煩惱,鍾鳴108響,以盡除人間煩惱。這兩種解釋裏麵,我更傾向於後者。”

“原來如此。”裴購秋聽了,連連點頭,然後說道,“我也覺得後者的解釋更能說得通一些。”

老僧很是敲了一陣子,才把這108下鍾聲給敲完了。

這個時候,周圍倒是也沒有幾個人,大部分都在大樹底下乘涼,都是附近來鍛煉的老年人。

葉開對這個古鍾倒是很感興趣,就走過去觀摩。

大鍾的高度大概有四米多,直徑可能不到三米的樣子,造型古樸,線條流暢,用手觸摸的時候,能夠感覺到稍微有些顆粒感,表麵雖然黝黑,但是並沒有感覺到什麼鏽跡,可見經常是有人來保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