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寶黛話紅樓》

前言

廣大觀眾翹首企盼的大型電視連續劇《紅摟夢》將於一九八七年春節期間開始播放。該劇組從上萬封自薦信中和全國二十餘省市數千人中選拔了寶、黛、釵、鳳等金陵十二釵以及其他有名有姓的演員80多人,調動了數萬名群眾演員。前後拍攝三年之久,耗資八百五十萬元。我國南北兩大流派紅學家幾乎都到該劇組講課或拍攝現場指導。總之,無論從演員陣容、重視程度、總體規模以及耗資、影響等諸方麵看,《紅》劇在我國來說都是空前的。廣大觀眾對它的熱切期待和急於了解更多的內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該劇青年演員歐陽奮強(飾寶玉)陳曉旭(飾黛玉)鄧婕(飾鳳姐)王貴娥(飾尤氏)四位青年演員不僅擅長藝術表演,而且酷愛文學創作,這部《寶黛話紅樓》紀實文學便是他們的合著。

合著分四個部分:“寶玉”日記;夢裏三年;我演鳳姐;“選美”紀實。

《“寶玉”日記》是歐陽奮強的妙筆。他用日記體形式記述了他演寶玉三年時間的前後始末,通篇充滿了他對紅樓劇的熱愛和所扮演角色中的無數艱難與曲折,同時也表達了他對真理的追求與藝術的探索。文章虎虎生氣,灼熱感人,健美有力。讀者可從中了解當代青年演員的歡樂與艱辛,還可了解他們豐富的精神世界。

《夢裏三年》是陳曉旭的長篇抒情詩,她用清麗淡雅的筆調傾訴了她的理想、追求、友誼與愛情,有幽幽的感傷,更有坦誠的真摯。難怪她的同事們都由哀地稱她做大陸上的三毛。無疑,陳曉旭的文筆的確與台灣女作家三毛有些相似,然而她還有三毛少有的熱情與幽默。

《我演鳳姐》是鄧婕真摯情感的大膽剖露。由於她個子較矮等先天條件的不足,給她扮演鳳姐帶來重重困難,剛開始,她就被她的幾名強有力競爭對手逼到了不利的角落,然而她不怕失敗,摒棄那種虛假的溫良恭儉讓,而是最大限度的發揮她表演才能方麵的優勢,與對手展開了光明正大而又十分激烈的競爭與角逐,最後終於爭得了“璉二奶奶”的寶座,並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演出過程中,為了收到更理想的效果,她竟赤腳單衣走在東北的雪原上,戲拍完後,她凍昏了過去…當“姐妹們”把她從昏迷中救醒過來後,她望著四周無數雙淚眼,給她們一個燦爛的笑。

《“選美”紀實》是王貴娥同誌的精製佳作。她比寶、黛、釵、鳳他們略大幾歲,寶玉和“姐妹們”都親切地稱她“小王老師”。然而,他們又把她當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原來,王貴娥是《紅》劇演員的挑選者之一。她的文章生動地記述了挑選演員過程中的成千上萬個“奇遇”,有的令您驚歎,有的令您感慨,有的令您讚美,有的令您動心,也有的令您啼笑皆非或者捧腹大笑。作者隨同演員組涉足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為《紅》劇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受了許許多多的“氣”。當全劇拍攝結束的宴席上,導演舉杯特地為此所受的“氣”幹杯時,許多人眼睛都潮濕了……

我們期望並相信,無論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凡是看過《紅樓夢》一書和紅樓電視劇的人都會喜愛這本書。

1986.12.1

一、 “選美”紀實

王貴娥(演尤氏的演員)

引子

因為要寫這篇東西,一下子不知從何下筆,倒是把這幾年來的材料翻出了一大堆。

突然,從筆記本裏掉出了一份請柬:

王貴娥同誌:

電視連續劇《紅樓夢》顧問委員會成立大會,謹訂於一九八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假北京飯店召開,恭請光臨指導。

此致

敬禮

中央電視台

一九八三年八月二十日

雖說是顧問委員會成立大會,但這隆重集會的本身也就宣布了《紅樓夢》劇組正式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