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三章送禮的學問
各位書友,本書即將完本,從明天起每天一更,直到完本。新書下周一就要發布,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有什麼紅票月票的都打到新書上去吧,新書一定會讓大家感到更精彩的!謝謝大家的支持!
一聽到杜光明說起禁止老師收禮的事情,市教育局局長他們就知道杜光明為什麼會來到這裏了,而且沒有想到杜光明會說這麼多,可見這件事的重要性,隻是他們卻是沒有太感覺重要,而區教育局的局長更是沒有太重視,下發文件以後,根本沒有下來檢查一下,而學校的校長,連文件都沒有向老師們宣讀,隻是口頭告知一下老師們今後不許再收學生禮物,除此之外,就沒有再說什麼了。
聽到杜光明的話,市教育局長就笑著道:“杜秘書長說的是,學生對老師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非要通過禮物來表達,市委要求老師不準收禮物是正確的,我們應當嚴格執行市委的規定,堅決不準老師們收取學生的禮物,隻是現在的學生家長也是很煩人,一到教師節就想著給老師送禮,好讓老師照顧他們的孩子,這種行為也得必須製止,否則倒是讓老師們也很為難!”
杜光明點點頭道:“你說的不錯,現在的人心浮躁,事事都想對自己有著差別待遇,搞特殊,否則就感覺不舒服似地,特別是一些有錢人,覺得沒有錢辦不成的事,事事都想以錢開路,但我想這樣的人還是少數,大多數人還是不願意去辦這種事,誰都不會願意主動向別人送出錢財,大家無非是看到有別人送了,而如果自己不送的話,那就有可能吃虧,所以就導致風氣受到影響,感覺主要是學生家長想送禮物似地,農村的學校就不存在這種情況嘛,隻要我們能堅守住自己的底線,即使學生家長給送禮了,我們不給他們的孩子以差別待遇,請問他們還會再送禮嗎?有好處才會送,沒有好處,隻有慈善家才會送,相信很多學生家長不是什麼慈善家,剛才我在學校的門口碰到了幾個小學生,他們的對話完全充滿了成人世界的語言,知道送給老師禮物,老師才能高興,知道有的學生家長給老師送卡,老師就格外照顧他們的孩子,這說明了什麼?說明我們的這些行為會潛移默化到學生身上,從小就讓他們受到這種行為的熏陶,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子?我們是禮儀之邦,但絕不是送禮之邦,我們學習的是禮儀,而不是從小就學會怎麼送禮,現在他們就知道怎麼送禮,長大後這種行為就會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那我們還怎麼進行廉政建設?怎麼才能杜絕這種不正當的風氣?有人覺得老師們收一點禮物無所謂,是學生們一種向老師表達愛戴之情的行為,我很難理解這種理論是怎麼出來的,我們以前怎麼沒有這種理論,我們以前的學生難道都不知道怎麼向老師表達愛戴之情嗎?以前那種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純潔關係難道不值得懷念嗎?難道非得給老師送禮物搞得這般庸俗,老師才會高興,學生們才是愛戴老師嗎?如果這樣說,行賄者給受賄者送禮也是在表達一種感激之情,必竟受賄者為他們辦了事嗎,按照這種理論也是理所應當的了,大家可以盡情地收,也可以盡情地送,無須擔心什麼了,這是多麼的荒謬!學生對老師的愛戴之情絕對不能以物質利益和物質形式來表達,這是我們教育者都知道的理念,我們教育者比誰都知道,我們該怎麼做,什麼才是對老師的愛戴,因為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果連這點道理都不懂的話,豈不是在玷汙這靈魂二字?剛才有一個小學生沒有錢買花送給老師,他很焦急很害怕,也很無助,他擔心老師會不高興,他手裏隻有五塊錢,這還是他的中午飯錢,他的父母是農民工,沒有錢給他送禮,他就想用中午飯錢買花送給老師,可是他隻有五塊錢,根本買不起花,你們說他該怎麼辦?”
杜光明突然給大家出了一個問題,市教育局長和其他人就麵麵相覷,真沒有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沒有錢買就不買唄,難道老師還真能不高興?那也太小看我們的老師了吧。
市教育局長就說道:“這個小學生還是吃飯重要,即使不買老師也不會生氣的吧,如果老師知道他是用吃飯的錢買花即使收了也不會高興的!”
杜光明道:“我們在這裏商量,是從局外人的角度和老師的角度考慮問題的,老師們自然可以說你們不送我花,我也不會不高興,但實際上呢?當這名小學生看到其他同學都送禮物給老師的時候,而隻有他沒有送,我想這不是老師高興不高興的問題,而是其他的同學會不會嘲笑他的問題,他是當事人,他處在這種環境當中,當他看到很多同學送禮,老師很高興的時候,他的心裏怎麼想,應當和我們一樣,這個道理不是很簡單嗎?如果我們都在給自己的上司送禮,而隻有一個沒有送,他的心裏是什麼感覺?而上司是什麼感覺,還不是一樣嗎?他很擔心同學們嘲笑,老師不高興,而實際上老師不可能單獨地把他找過去安慰他,讓他不要擔心,實際上是不會發生這種事情的,我們不要把事情理想化,沒有那麼多這樣負責的老師,大多數老師還是普普通通地從事自己的工作,我們要從這個出發點來考慮老師收禮的問題,老師也不是聖人,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在廉政建設上我們講究防微杜漸,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更要如此,因為我們麵對的送禮者是學生,是未成年的孩子,我們絕不能把成人世界裏的事情帶入到他們的世界,我們不能覺得這無足輕重,沒有必要大張旗鼓,可能有人會說,你看貪官收了那麼的錢,老師們收一點學生的禮物又怎麼了?很好,現在的人都喜歡跟貪官作比較,好人喜歡和壞人作比較,貪官收錢,所以我們就要收錢,壞人做壞事,所以我們就不能做好事,一切向低標準看齊,事事無底線,我不知道這種理論是如何大行其道的,老師們如果把自己的行為底線擺到與貪官一般的高度,那麼我們隻能說他們已經不配作為一名老師,他們應當去從政,去當貪官去,現在很多老師不是想當公務員嗎?我們一邊在罵著貪官,而一邊還想著與貪官作比較,這就是某些人的心態,如果我們不管不問,最終會導致什麼結果?我想那就是老師們可以毫無底線地收取學生家長的錢財,在工作中對送禮的學生格外照顧,而對沒錢送禮的則不聞不問,搞得整個學校都是亂糟糟的一氣,學校這塊淨土就成了一塊醃臢之地,到那個時候,誰來承擔這個責任?沒有人能承擔得了,有一句話說的好,如果我們成人世界裏出現的腐敗現象,還隻是汙染了河流,但是如果我們的未成年學生世界裏也出現了腐敗現象,那就就是把水源也汙染了,誰也承擔不了這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