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率群臣設宴款待蘇放。隔兩日,蘇放出使歸來,同時也帶回了晉王的國書:晉王邀請陳王會盟大梁城外。正式修訂盟約。
陳梓坤接到國書反複揣摩,接著又召集群臣商議對策。眾人各抒己見,莫衷一是。有的認為上次陳晉兩國的盟明倉促草擬,晉王這次主動邀約倒也合情合理,有的則說,晉國君臣居心叵測,陳王不可涉險。
蘇放和蕭舜欽兩人卻是主張前去赴約。兩人的理由是:陳國大軍駐紮在此,兩軍戰力相當,誰也不敢輕舉妄動。晉王明告天下,邀陳王修訂盟約,推托不去自然不好。
陳梓坤巡視眾臣一圈,自信說道:“去是自然要去,不過地點要有本王來定。就在大梁城外兩軍大營中間地帶。各帶五千鐵騎赴約。”接著她又指派得力幹將暫時接蘀索超文彬等人,命他幾人隨行。
眾人商議完畢,剛要散去,忽聽得轅門外有人稟報:“大王,營外有兩個鐵塔似的男子說是大王見識,我等不明身份不敢放入軍營重地,請大王明示。”
“舊識?”陳梓坤一怔。隨即朗朗一笑:“請他們進來吧。”小稟領命而去,大約一柱香的功夫,眾人隻聽得一陣鏘有力的腳步聲。帳前侍衛引領兩人入帳,帶眾人看清兩人的麵貌時不禁大吃一驚。左邊的男子正是前先崔澤帳前猛士張固,右邊那位有些麵生,但此人身形魁梧,膀大腰圓,虎虎生威,神情憨而不呆。
“李鐵牛?”蕭舜欽先認了出來,陳梓坤雙眼一亮,是了,她也記起這人了。
“……參見大王。”李鐵牛沒想到昔日恩人竟是赫赫有名的陳王,一時之間有些手足無措。
張固還算坦然,他神色鄭重,拱手說道:“罪臣張固蒙大王不殺之恩,已經報得舊主恩情。特來投奔大王。”
陳梓坤上前一步,虛扶一把,感慨萬端地說道:“蒙兩位不棄,本王極為感奮。”說罷,她揮手吩咐:“設宴,本王要好好款待兩位壯士。”士兵欣然從命,飛身下去傳令。
陳梓坤請兩人入座,其他人也隨之落座。席間,張固大致說了自己結識李鐵牛的過程。原來他當日得陳梓坤贈馬回還魏地,不想魏王出勃然大怒,將主帥崔澤一家下獄,雖經劉潛等人竭力營救崔澤免於一死,但卻從此心灰意冷,帶著妻小狼狽回歸祖籍。張固前去探望,崔澤隻命人早謀出路。張固盤桓數日,最後決定來投陳王,誰知不知怎地泄露了消息,有人秘報魏王說他通敵叛國,劉昂便命人秘密除掉張固。張固一路奔逃,隻好得遇李鐵牛。此時李母已死,鐵牛無牽無掛,正準備前來投軍。他早就聽說,蕭舜欽也在陳國,便決定前去投奔。於是兩人便結伴而來。
席間眾人聽罷,不禁唏噓感慨。陳梓坤又將晉王邀請會盟之事說於張固。張固自告奮勇要求做為隨從而去。陳梓坤欣然應允。君臣數人飲至半夜,盡歡而散。
翌日,陳梓坤派使者前往晉營下書,約定地點。晉王回書確定時間。兩國商定,在本月八月二十六日會盟時間。距眼下隻有三日時間。
當下陳梓坤便將具體事務交給蘇放全權統籌,鄭喜從旁協助。由於時間倉促,蘇放帳中燭光徹夜不熄。蘇營隨員書吏穿梭不停。眾人商議了種種方案,設想了晉王可能會提出的種種刁難。他們的主旨很清晰:陳國兵峰不讓晉國。邦交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