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節(2 / 3)

“今日朝會主旨是商榷對吳之策,諸位愛卿請暢所欲言。”陳梓坤一開口便限定了朝會的主旨。崔博陵和蘇放文賓等幾位重臣悄悄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欣慰。這位秉性剛烈的君王已經開始學會主動隱忍了,兩人早已準備好的勸諫之言已派不上用場。

眾人沉寂片刻,最終是文臣首領崔博陵率先開口說話:“君上,老臣以為此時吳國新君即位,正是主少國疑之時,我王可借行刺之名,向吳國發難,試探性進攻吳國。一來陳吳兩國從未交過手,可借此機會試探吳國戰力,以便以後全麵評估三國國力。”

崔博陵話音一落,索超便高聲接道:“崔相言之有理,陳國為尚武強兵之邦,一味休養生息會磨了國人的血性和銳氣。對吳之戰,一是可以攻城奪地,二是可以以戰訓兵。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眾人見索超言談舉止變得文雅許多,不禁會心一笑。

張固等一幫武將更是鏘應和:“臣等附議。”

陳梓坤麵容平和冷靜,她緩緩環視眾人一圈,目光落在了一言不發的蘇放和文賓身上。

“蘇放、文賓,你們以為如何?”

蘇放此時已經思索斟酌完畢,他用冷靜的口吻不緊不慢地說道:“啟奏我王,臣嚐聞古人曰:潛龍爀用。時機未到,若要強飛,會對大局不利。統一天下所耗時日漫長,非一朝一夕能成。我王有雄材大略,同時也要有堅韌耐力。當此之時,敵不動,我亦不能動。”

索超嗤笑一聲,針鋒相對道:“暫時不能動晉,我能明白,如何連吳國也不能動?難道我們陳國一直就這麼靜待時機?蘇相須知,我們在積蓄國力,對方也同樣如此。如此一直積蓄下去,何時是個頭?照我說,不如將這時局攪亂了,亂得讓人分不清東西南北來,對方才會亂中出錯。到時陳國也好渾水摸魚。”

眾臣被索超這一番直白粗淺的話說得轟然大笑,他們方才驚訝此人竟突然變得文雅起來,如今見他說不了幾句話便露出馬腳來,臉上不禁流露出善意的笑來。索超絲毫不放在心上,照樣侃侃而談。

蘇放蹙眉沉吟良久,肅然拱手:“君上,索將軍所言不無道理。不若這樣,臣折中一下:先由微臣去吳國與吳王交涉,索將軍則率三萬輕騎陳兵邊境,若吳王不給臣一個合理的交待,再由索將軍出兵討伐。”

文賓已思索成熟,他神色肅整,胸有成竹地接道:“臣可率領十萬邊軍前去陳晉邊境,威懾晉國,使其不能出兵援吳。”

鄭喜也朗聲補充道:“我們可邊打邊談,蘇相初談要漫天要價,坐等對方坐地還錢,談不攏便將索將軍出兵討伐,然後雙方再談,如此纏磨得吳國君臣沒了脾性和耐心。便是我們拋出底價之時。”

陳梓坤平靜的眼眸中閃過一陣波動,她隱約看到了一絲亮光。她端坐在案前,手指輕輕叩擊著桌案,沉吟良久,便斷然做了決定:“此事須雙管齊下,兵事由文賓索超擬定,邦交由蘇放鄭喜全權做主。”

“臣等遵令。”眾臣齊聲作答。

“散朝。”

建元三十一年冬,陳國外相(專司邦交之相)蘇放和鄭喜一起出使吳國,以陳王在新河被刺之事為由向吳王要十五城做補償。消息一經傳出,吳國朝野議論洶洶,憤慨不已。雙方初談不攏,三日後,索超率五萬精騎飛馳陳吳邊境,旬日之間,陳軍接連攻破淮州漢州等四座城池,吳王焦急萬分派特使向晉王求救,恰在此時,陳國另一名大將文賓率十萬精兵屯兵邊境,虎視眈眈以待晉軍。晉國君臣計議多時,最後決定暫時按兵不動,他們一方麵安撫吳國特使說會盡快出兵,另一方麵則以種種借口拖延出兵。三方從十月一直僵持到十二月初,其時,晉國西北部發生重大雪災,晉王一時無暇顧及陳吳之爭,出兵之事不了了之。吳王被逼無奈,隻好交割十座城池於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