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1 / 3)

銀子揀出來換成金子,湊到五十兩後便融成元寶,至今也攢下一百來個金元寶,緊緊收在箱兒裏,放在自己內房中,等閑不讓吳致遠取用。

她另有個箱兒,裏頭放的卻是銀元寶,鎖放在吳致遠書房中,要他自取。

一日,她打開金元寶箱兒,取出十個金元寶,僅帶上兩個丫鬟坐著轎兒出了側門,到了西街上一戶人家門口。

那戶人家聽得吳家的人來,嚇得什麼也似,戰戰兢兢的。這屋子的主人原先是一對老夫妻,倆人男花女花皆無,隻靠著一家鋪子過活。因為不會盤弄,精神又差,便聽信人讒言,把鋪子給吳致遠看管,許諾每年拿分紅。

當然這鋪子是一去不回頭了,他們打聽得吳致遠名聲,悔得腸子都青了,不敢聲張,打落牙齒和血吞。倆老人沒了銀錢,一日困窘似一日,隔一段時間便拿出點東西去典當,每天喝一點雜麵粥過日子,鹹菜都吃不起,蘸著鹽水罷了。

那婆子今天得了鄰居兩碗白米粥,才要喚老伴兒吃,聽得吳府的人前來,嚇得摔了粥,又害怕又心痛那粥,躲在屋子裏嗚嗚哭。

扇兒看得都要落下淚來,把金元寶放在兩位老人麵前,道:“都是我不是,我家爺前年替兩位老人家看鋪子,卻忙得忘記了。今日我對利滾利送過來,兩位老人家不要怪罪。”

兩個老人愣愣地看著金元寶,半天不敢相信。

當初那個鋪子也不過價值一千多兩罷了,這轉眼就是六七倍多,兩人雲裏霧裏,好不容易知道那錢確實是自己的,又是哭又是笑。

扇兒讓紅鸞綠鷗把預先準備好的衣物糕餅都用幾個腳夫抬了進來,又召進來一位老實勤懇的仆婦,道:“拖欠了這些年,實在心下過不去,這些肉果糕餅,還有衣服箱籠,權當是賠罪。二位諸事不便,這個媽媽向來勤懇肯幹,便在此服侍了。日後若有不便,還請把吳府當個親戚人家行走,咱們也走幾個來往。”

那老婆子顫顫巍巍道:“咱們……以後可以吃白米粥了?“

扇兒道:“您要是想吃什麼,就讓這媽媽去做。沒有的,盡管找我來要。”

兩個人合掌念佛,再睜開眼時,扇兒已經走遠了。

☆、9第九回

就在扇兒忙著一一去還債的時候,吳致遠卻忙著在和蘇家談判。那鴇兒早看出蘇紅姐不是一個材料,將來是禍多福少的,心下也想賣,不過一直慢慢繃著價。

“這紅姐是我心頭肉兒,親生女兒一般的人物。當初她家裏人得了個快疾,我哪裏不是花一大注錢去治他哩?來了後,一日三餐好菜好湯水養著,重活兒不讓她沾手,又是準備行頭的……要不是您老人家,我是絕對不賣的。”

吳致遠道:“這些話,你也隻好對那些嫩臉青頭小子去說,我還不知道你們的營生?我們家第五個,當年是怎樣紅透一條街,照樣也隻是一百兩銀子抬回了來。”

鴇兒搖著頭道:“話怎能這樣說呢?那溫家姐姐給他們家賺得夠了,放出來也不為過。”

吳致遠道:“紅姐就隻白費你家米糧麼?我來梳攏她,也是費了大錢的。之前你家兩個姐兒,也是出門唱唱曲兒,賺幾個盤子錢,打賞也是有限。”

兩人僵持良久,隻因蘇紅姐一心想嫁他,暗地也偏幫著吳致遠,鴇兒見此,便鬆了口,同意一百二十兩銀子把蘇紅姐放出去。

蘇紅姐自脫了籍後,因怕扇兒忌諱,便恢複了本姓蔡,又改名叫翠兒。吳致遠給了何媽媽十兩銀子,作為蔡翠兒成親前住在她家的柴米錢。

那何媽媽是最精明不過的人,吳府如今有京中太尉撐腰,眼見的隻會往上走不會往下走了,有機會巴結三位娘,怎能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