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婦女(1 / 3)

不僅如此,即使你把古代希伯來人的女性理想,那個手不離紡錘、手指不離拉線棒,周全地照顧家人的習慣、從不遊手好閑的女人,同現代新式的中國婦女,那些手不離鋼琴、手指不離大捧的花束,那穿著黃色緊身衣、頭上戴滿了俗麗的黃金飾品,在儒家協會的大廳裏,在各色人等麵前露臉唱歌的女人相比,如果你比較了這兩種女性理想,那你就會知道,現代中國是多麼迅速而遙遠地離開了真正的文明。因為在一個民族中,女人是文明之花,是那個民族的文明狀態之花。

不過現在,回到我們的問題上:中國的女性理想是什麼?我的答案是,中國的女性理想與古代希伯來人的女性理想本質上相同,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這一點我稍後會講到。中國女性理想與古代希伯來人的理想的相同之處在於,它既不是僅僅作為圖畫掛在人們屋子裏的理想,也不是一個男人傾其一生去撫愛和崇拜的理想。中國的女性理想就是一個手拿打掃衛生的掃帚並用它來清掃房屋的理想。事實上,漢字“婦”,就是由兩個部分構成的:“女”意謂一個女人,而“帚”意謂一把掃帚。在正統的漢語裏,即我所說的正式的統一的漢語中,一個婦女被稱做一個特定房間的管理人——廚房的女主人(主中饋)。確實,這種真正的女性理想——擁有一個真正而非華而不實的文明的所有人,就像古代希伯來人、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心中的女性理想,本質上都與中國人的女性理想相同:真正的女性理想總是家庭主婦,管家務的女人。

不過現在,讓我們講得更詳細些。中國人的女性理想,自從遠古時代傳下來,就一直被概括為“三從”和“四德”。那麼,什麼是“四德”呢?它們是:首先是“婦德”;其次為“婦言”;第三為“婦容”;最後為“婦工”。“婦德”並非指特別有才能和智慧,而是要謙遜、樂觀、貞節、不屈不撓、嚴謹、清白,具有無可指責的操行和完美的禮儀。“婦言”不是要求婦女有雄辯的口才或伶牙俐齒,而是說話時字斟句酌,不使用粗鄙、激烈的語言,知道什麼時候開口,什麼時候住嘴。“婦容”不要求容顏的美麗或漂亮,而是指個人的外表清潔、穿衣打扮無可指責。最後,“婦工”不需要有什麼特殊的技巧和能力,隻要求她們勤勉地專注於紡織不把時間浪費於嬉笑之中,並且在廚房裏準備幹淨衛生的食物,尤其是在家裏來了客人時。這些就是對婦女操行的四條基本要求,記載於漢朝偉大的史學家班固之妹曹大家所寫的《女誡》中。

那麼,什麼又是中國女性理想中“三從”的含義呢?它們真正的意思是三種自我犧牲或“為三種人而生活”。這就是說,當一個女人未婚時,她要為她的父親而生活(在家從父);婚後,她要為她的丈夫而生活(出嫁從夫);而作為一個寡婦,她要為她的孩子們而生活(夫死從子)。事實上,在中國,一個女子的主要目標,不是為她自己而生活,或者為社會而生活;不是去當改革家或者婦女天足協會的會長;更不是像一個聖徒那樣生活,或者是做那些對世界有益的事。在中國,一個女子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做好女兒、好妻子和好母親。

不僅如此,即使你把古代希伯來人的女性理想,那個手不離紡錘、手指不離拉線棒,周全地照顧家人的習慣、從不遊手好閑的女人,同現代新式的中國婦女,那些手不離鋼琴、手指不離大捧的花束,那穿著黃色緊身衣、頭上戴滿了俗麗的黃金飾品,在儒家協會的大廳裏,在各色人等麵前露臉唱歌的女人相比,如果你比較了這兩種女性理想,那你就會知道,現代中國是多麼迅速而遙遠地離開了真正的文明。因為在一個民族中,女人是文明之花,是那個民族的文明狀態之花。

不過現在,回到我們的問題上:中國的女性理想是什麼?我的答案是,中國的女性理想與古代希伯來人的女性理想本質上相同,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這一點我稍後會講到。中國女性理想與古代希伯來人的理想的相同之處在於,它既不是僅僅作為圖畫掛在人們屋子裏的理想,也不是一個男人傾其一生去撫愛和崇拜的理想。中國的女性理想就是一個手拿打掃衛生的掃帚並用它來清掃房屋的理想。事實上,漢字“婦”,就是由兩個部分構成的:“女”意謂一個女人,而“帚”意謂一把掃帚。在正統的漢語裏,即我所說的正式的統一的漢語中,一個婦女被稱做一個特定房間的管理人——廚房的女主人(主中饋)。確實,這種真正的女性理想——擁有一個真正而非華而不實的文明的所有人,就像古代希伯來人、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心中的女性理想,本質上都與中國人的女性理想相同:真正的女性理想總是家庭主婦,管家務的女人。

不過現在,讓我們講得更詳細些。中國人的女性理想,自從遠古時代傳下來,就一直被概括為“三從”和“四德”。那麼,什麼是“四德”呢?它們是:首先是“婦德”;其次為“婦言”;第三為“婦容”;最後為“婦工”。“婦德”並非指特別有才能和智慧,而是要謙遜、樂觀、貞節、不屈不撓、嚴謹、清白,具有無可指責的操行和完美的禮儀。“婦言”不是要求婦女有雄辯的口才或伶牙俐齒,而是說話時字斟句酌,不使用粗鄙、激烈的語言,知道什麼時候開口,什麼時候住嘴。“婦容”不要求容顏的美麗或漂亮,而是指個人的外表清潔、穿衣打扮無可指責。最後,“婦工”不需要有什麼特殊的技巧和能力,隻要求她們勤勉地專注於紡織不把時間浪費於嬉笑之中,並且在廚房裏準備幹淨衛生的食物,尤其是在家裏來了客人時。這些就是對婦女操行的四條基本要求,記載於漢朝偉大的史學家班固之妹曹大家所寫的《女誡》中。

那麼,什麼又是中國女性理想中“三從”的含義呢?它們真正的意思是三種自我犧牲或“為三種人而生活”。這就是說,當一個女人未婚時,她要為她的父親而生活(在家從父);婚後,她要為她的丈夫而生活(出嫁從夫);而作為一個寡婦,她要為她的孩子們而生活(夫死從子)。事實上,在中國,一個女子的主要目標,不是為她自己而生活,或者為社會而生活;不是去當改革家或者婦女天足協會的會長;更不是像一個聖徒那樣生活,或者是做那些對世界有益的事。在中國,一個女子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做好女兒、好妻子和好母親。

我的一個外國女性朋友有一次寫信問我,我們中國人是否真的像伊斯蘭教徒一樣,相信婦女沒有靈魂。我回信告訴她說,我們中國人並非秉持婦女沒有靈魂的觀點,而是我們認為,一個婦女,一個真正的中國婦女是沒有自我的。現在,談起中國婦女的這種“沒有自我”,讓我不禁要在一個非常艱難的題目上說上幾句。這不僅是一個艱難的話題,而且,我擔心,對於那些受過現代歐洲教育的人們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理解的話題,即中國的納妾。這個納妾的話題,我擔心它不僅是一個艱難的題目,而且是一個如果公開討論會很危險的題目。但是,就像這首英國詩歌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