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快樂的豬,一種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樂的豬。(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哲學,貢獻給了人類的思想。他還沒有出生之前,當時希臘還是自然哲學,都是研究宇宙本源的問題。可是,蘇格拉底認為,對真理的追求是無窮無盡的,一個人即使耗費一生的精力,也無濟於事,因為他自己本身都不知道是誰,他又會去研究誰呢?他感覺世界都在變化之中,在稍縱即逝的事物中找不到真理。自然的因果是無窮無盡的,如果哲學隻去尋找這種因果,就不可能認識事物的最終原因。
他的想法和巴門尼德的想法是一樣的。他認為真理應該是一種不變的、確定的、永恒的東西,所以不能求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內心,觀照自我。他的名言是“認識你自己”。
蘇格拉底發現“意見”會有好多種,而且會因人而異,而真理卻隻有一條,真理是永恒的、不變的。他要求作“心靈的轉向”想在倫理問題上求得普遍真理,開始為事物尋求定義。
蘇格拉底就開始對人類本身的研究,即研究人類的倫理問題,如什麼是正義、什麼是勇敢、什麼是誠實、什麼是智慧,知識是怎樣得來的等等。後人稱他的哲學為“倫理哲學”。蘇格拉底為哲學研究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他把哲學“從天上回到了人間”。
蘇格拉底所追求的都是認識美的自身,正義的自身,隻有這樣才能得到真理普遍的定義,才是是真正的知識,也就是柏拉圖所說的“美的理念”、“正義的理念”。
那麼一個人想去研究這些抽象的東西,在當時的古希臘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因為所有的知識和認識都要憑空想像,靠大腦去完成。
可是,蘇格拉底卻破解了這一個密碼,他認為一切知識,均從疑難中產生,愈求進步疑難愈多,疑難愈多進步就會愈大。蘇格拉底自稱自己知道自己是無知的,但是他又教授了許多人知識。那這又是如何解釋呢?
蘇格拉底說,他母親是一個助產婆,而他確卻是人們精神上的助產婆。每一個人從一生下來他自身就具有知識,隻不過在他清醒了,認識了這個世界的時候,他的知識還在沉睡,沒有人去喚醒它們。也沒有人知道知識即美德與生俱來。一個無知的人是無論如何也不會交給別人什麼知識的,真正能教的還是自己。也就是說一個人必須先從內心召喚出他哪個沉睡的靈魂,他才會發現自己已經擁有而還不知道自己擁有的知識。
一個人如果真的想得到真理,得到知識,首先就必須去認識自己,認識了自己才能尋回哪個已經“沉睡的自我”;而真正認識自己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是無知的,沒有任何智慧可言。就如同在世界還沒有產生之前那個混元的狀態一樣,茫茫渺渺,一切都是那麼寧靜,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如同睡去而沒有夢囈的人們,睡下去一千年也是一年,睡下去一分鍾也是一萬年,實際那和空間已經同一。
真正的真理不是向外求得的,而是向內自求,從內在的靈魂中去挖掘,去發現真理。
就像老子說的一樣,讓人們老死不相往來,人們都不知道善也不知道惡,也不知道誰是自己。“道”成就了萬物,卻不自居,生成了萬物卻不自顯。而是推離到背後,支撐著整個世界。蘇格拉底就是這樣幫助別人獲得知識的。
他終生從事教育工作卻從不收取任何學費,他到處去施教,廣場廟宇、商店街頭就成了他的講壇,作坊、體育館就成了他的課堂。他和孔子一樣,有教無類。、老年人、青年人、富人、窮人、農民、手藝人、貴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對象。不管是誰,隻要他們向他求教,他都會熱情地施教。他是雅典第一個義務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