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節(1 / 3)

的離別,每次離別,兩人的情感都是內斂的。他們或沉默不語,或等到萬茜走後才滴下兩滴眼淚。而後,繼續投入到自己的生活當中。

但這次,連萬建國都覺得,他有點隱藏不住自己內心的傷感。

這個外孫女,這個粉雕玉琢的外孫女,他們每天搶著抱,恨不得一天24小時抱在手裏寵溺,就要離開南城去北京。她這麼小,能受得了火車的奔波,受得了飛機的氣壓,受得了北京的霧霾嗎?

車剛出小區,張淑雲眼淚流下,幸好親家在張靜車裏,女兒女婿在後座沒看到,要不然多難為情。

萬建國開著車,略微失神看著前方,思緒雜亂。

接女兒來南城生孩子是個錯誤。

萬茜剛出嫁時,他們太習慣女兒在身邊的生活,突然的失落,讓他們空虛,無助。但兩三個月後,這種感覺漸漸消退,並習慣。他們適應女兒不在的事實,他們不會時刻想起女兒,畢竟,他們擁有自己的生活。

隻是偶爾,看到別人家女兒挽著父母手,逛街聊天時。偶爾,看見跟女兒背影很像的小女生時。他們才會感歎,如果女兒能在身邊,該多好。

最想女兒的一次,是張淑雲突然腰酸,做點家務活就痛。人過四十,是癌症年齡,張淑雲恐慌,胡思亂想。雖然最後檢查隻是婦科炎症,但那幾天,她恐懼地把人生重新思考了一遍,那幾天,也是她最想女兒的時候。

張小嫻寫過一段話。

你什麼是最想回家探望父母

每次當爸爸媽媽打電話來問:“什麼時候回家”

我會說:“下個星期吧。”; “等沒那麼忙的時候吧。” ;“遲些吧。”………

其實我最想說的是這一句:“遇到挫折的時候,我會回來。”

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是最想家。

春風得意,諸事順利的時候,我們不會想家。

即使是不跟朋友情人在一起,也寧願一個人窩在自己家裏看書,看影碟,玩電腦。

個人空間,比什麼都重要。

然而遇到挫折的時候,失意的時候,沮喪的時候。

我們才會發現有一個家可以回去,是多麼幸福的事。

晚上跟男朋友吵了一頓,半夜三更跑回家,爸爸媽媽一定很擔心。

我們唯有等到第二天才回去,爸媽問:“為什麼忽然跑回來”

我們微笑著說:“今天放假嘛!”

其實,我們是遇到挫折了。

被朋友出賣,工作不如意,我們打一通電話回家:“媽,我回家吃飯可以嗎?”

媽媽在電話那頭開心的說:“好呀,今晚不用上班嗎?”

那一刻,好想坦白的說:“我厭倦了工作,好想回家療傷,可以嗎?”

對不起,我們總是帶著一顆挫敗的心回家.……

這話是寫給離家在外的子女,但萬建國覺得,它同樣是寫給“兒女離家在外”的父母。

你什麼時候最想他們。

適應了女兒不在身邊的日子,萬建國卻又貿然把女兒接回身邊,一待就是好幾個月。他們再次習慣每天看到女兒燦爛笑容,習慣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

所以才說,接女兒回南城是個錯誤。

如果不接,他們會像很多遠嫁女兒的父母一樣,在外孫出生時,匆匆趕去,看上兩眼後,再匆匆回來。雖然平常肯定也會想念,但不會像今天這樣難以割舍。

如果不接,萬茜也不會再適應南城生活,這次她去北京,必將又要經曆一次蛻皮之苦。

火車站,萬茜從老太太手中接過女兒,老太太一把年紀還喜歡化妝,此刻妝容被淚水澆花,不成樣子,老太太卻不自知。萬茜很想取笑她兩句,但看著老太太紅腫雙眼,她心如刀絞。

每一次離別都會讓她後悔遠嫁,每次,她都想大聲說我想留下。這次,她更想讓小兔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