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太極推手——剛柔並濟的智慧遊戲(4)(1 / 3)

當時清朝的疆域有一千三百萬平方千米,而台灣僅有三萬五千多平方千米。和珅琢磨,如果皇帝為了小小的台灣戰事禦駕親征,而這邊一千三百萬平方千米群龍無首,那麼國家勢必會亂作一團,因此和珅要找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阻止乾隆親征。

和珅說:“皇上,台灣戰事不佳有其深刻的原因,在您統治的幾十年裏,輕徭薄賦,人頭稅都不征收了,隻征一點兒地稅,哪兒見過您這麼體恤民情的皇上?但是台灣人肯定不知道您的仁慈,不知道您的恩德。什麼原因呢?是領導者的責任,您派去管理台灣的人沒有把您的恩德帶到台灣。所以依奴才愚見,應作兩手準備:一、繼續用兵;二、撤掉台灣的官員,換上一個新的官員,把您的仁德帶給台灣人。”短短的幾句話,乾隆皇帝聽了很受用,很愛聽。和珅這幾句話,第一打消了乾隆皇帝親征的念頭,第二誇耀了乾隆皇帝的功德,第三指出了破敵的方略。句句都說到了皇帝的心坎兒上,這樣會說話的人,皇帝能不喜歡嗎?

第三,對皇帝的生活起居體貼入微 在和珅眼中,乾隆皇帝不僅是個皇帝,而且是個很普通的老人。和珅發跡的時候,乾隆皇帝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了,而且乾隆皇帝還會越來越老。因此,學會如何照顧好年邁的乾隆皇帝,就成為和珅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第二項基本條件。和珅是這樣做的:

照顧好老年時的乾隆皇帝,本來應該是宮女、妃嬪、太監們的職責。但是這些宮女、妃嬪、太監都沒有文化,既不能同乾隆皇帝談論詩文、書畫、佛經,也不能幫乾隆皇帝處理國家大事。所以,對於老年乾隆來說,是沒有一個人可以替代和珅的。

更為重要的是,年老的乾隆皇帝與平常的老年人一樣,也喜歡被別人奉承、照顧,和珅就陪伴在乾隆左右,對他服侍周到,體貼入微。從朝鮮《李朝實錄》中可以看到,和珅雖貴為大學士、軍機大臣,但每當皇帝咳嗽吐痰的時候,他就馬上端個痰盂去接。

第四,緊緊追隨乾隆皇帝的宗教信仰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社會的主流信仰是儒、釋(佛教)、道三家。在這三家中,清朝的乾隆皇帝崇奉佛教中的喇嘛教,於是和珅也崇奉喇嘛教。共同的宗教信仰是和珅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重要條件,也是和珅於乾隆之間聯係的紐帶。

乾隆皇帝不但崇奉喇嘛教,而且對喇嘛教的經典也頗有研究。乾隆皇帝還曾主持翻譯並刻印了《滿文大藏經》。喇嘛教作為佛教的一支,其追求的終極目標與其他教派並沒有什麼不同,但與被稱為“顯教”的漢地佛教相比,“顯教”以理論探索為主,而藏傳佛教以密教為精髓,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儀禮為其主要特征,宣傳口誦真言咒語(語密)、手結印契(身密)和心作觀想(意密)三密相結合的修行方式。

和珅知道乾隆皇帝崇奉喇嘛教,於是自己也認真研習喇嘛教的經典。很快,和珅就達到了能同乾隆皇帝一起“修持密宗”的程度,並且能夠做到心意相通。

不少清人筆記中都記載著一件關於和珅同乾隆皇帝一起“修持密宗”的事:

乾隆皇帝當滿60年皇帝退位以後,湖北襄陽地區掀起了聲勢浩大的白蓮教起義。起義軍縱橫馳騁於四川、湖北、河南、陝西、甘肅五省,極大地震動了統治者。這也讓已經當上太上皇的乾隆整日寢食難安,耿耿於懷。即使在乾隆彌留之際,也念念不忘。話說乾隆禪位之後,忽然有一天,單獨傳召和珅入大內覲見。和珅進宮後,發現乾隆麵南而坐,而當時已登基稱帝的嘉慶,則隻坐在乾隆身邊的一張小凳上。和珅跪在地上,過了很久也不見乾隆說話,乾隆閉著眼睛好像睡著了一樣,隻是口中念念有詞地說著什麼。嘉慶側起耳朵,努力想聽清楚,卻終究無濟於事,不明所以。過了一會兒,乾隆忽然睜開眼睛大喝道:“那人叫什麼名字?”跪在地上的和珅立刻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徐天德,苟文明。”乾隆不再說話,閉起眼睛繼續默誦著。大約過了一個時辰,乾隆才讓和珅起來,這其間,他沒有同和珅說一句話。嘉慶大為驚愕,過了幾天,秘密地傳見和珅,問他說:“上一次,父皇召你進宮,他說了些什麼,而你回答的那六個字又是什麼意思?”和珅頗有些得意地說:“太上皇背誦的是喇嘛教中的一種秘密咒語,默誦這種咒語,被詛咒的人雖然遠在幾千裏之外的地方也會突然死去。所以當時太上皇提問的時候,我用白蓮教匪首徐天德和苟文明的名字來應答。”

這個故事明顯地說明了和珅與乾隆皇帝在信仰方麵的默契程度。

由於乾隆的寵信,和珅的官階扶搖直上,在大清朝近三百年的曆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和珅的官職:武職——鑲藍旗滿洲都統、正白旗滿洲都統、鑲黃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文職——內務府大臣、禦前大臣、議政大臣、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軍機大臣、領班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兼辦理藩院尚書事;學職——殿試讀卷官、日講起居注官、《四庫全書》館正總裁、石經館正總裁、國史館正總裁、翰林院掌院學士;錢官——崇文門稅務監督;內職——兼管太醫院、禦藥房事務;爵位——太子太保、伯爵、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