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輿論與人情——千萬別小看了宣傳(6)(1 / 2)

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由於繼位的恭帝年僅七歲,導致當時政治不穩。公元960年,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執政的符太後毫無主見,聽說此事後不知所措,最後屈尊求救於宰相範質,範質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不料趙匡胤卻推脫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範質隻得委任趙匡胤以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

幾天後,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京城(今河南開封),行軍至陳橋驛。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就起了一陣謠傳,說趙匡胤將做天子。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誰也不相信,但卻慌成一團。趙匡胤此時雖不在朝中,但東京城內所發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這個謠言由誰散播,聰明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正是趙匡胤自己的傑作。

趙匡胤使用這一招,並不是第一次,周世宗在位時,他就用此計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趙匡胤知道,皇帝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奪走,疑心很重。這次趙匡胤故技重施,是為了造成朝廷的慌亂,使他的軍隊除了絕對聽命於他之外別無選擇,從而使自己掌握了兵權和輿論的走向。而就在陳橋驛這個地方,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即後來的宋太宗)和歸德軍掌書記趙普授意將士把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開封,逼迫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建立了趙宋王朝。

關於陳橋兵變的具體情況,曆史上有一些有趣的版本,比如:民間相傳,在陳橋驛的時候,一天,趙匡胤正一個人在元帥帳內喝著酒,喝著喝著,他突然起身向掌書記趙普的營帳走去。來到趙普營帳,他隨意看了一眼帳內,問道:“趙大人,歇息的可好?”“多謝將軍關心。”趙普暗暗揣測著這位頂頭上司深夜造訪的含意。

趙匡胤謙虛地說道:“我有一件事想請教大人。”“將軍請說,屬下一定知無不言。”趙普惶恐不安地說。

“我一直想不明白,漢高祖劉邦本是一市井無賴,為什麼卻最終戰勝了項羽,做了皇帝?”

“將軍,劉邦本人並無特別的才能,隻是他手下有一批人本事很大,劉邦的成功是他駕馭人才的成功。”趙匡胤詫異道:“哦?你說劉邦手下有什麼人才?”趙普道:“文有蕭何、曹參;武有韓信、張良。”

趙匡胤道:“蕭何這名字倒挺熟悉的。”趙普道:“蕭何乃劉邦手下第一大謀士,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蕭何,劉邦就得不到天下。”趙匡胤看著趙普,突然發現了什麼似的,嘴裏連連說著“不錯”,最後留下了一句“趙大人倒挺像蕭何的”就走了。隻剩趙普在那裏苦苦思索趙匡胤說的話。趙匡胤又接著來到了其弟趙匡義的營帳內。趙匡義道:“不知兄長駕到有何事?”趙匡胤一臉無奈,歎氣道:“近來東京城內謠言四起,說點檢將做天子,這是滿門抄斬之罪啊!為兄擔心要連累弟弟了。”趙匡義氣憤地說道:“這一定是有人陷害,咱們行得正,沒什麼可怕的!”趙匡胤又歎了一聲道:“唉,當今新主年幼,太後又是女流之輩,隻怕他們聽信讒言,趙家就要多災了。”

趙匡義看著兄長,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趙匡胤看在眼裏,說:“你有什麼話盡管說,難道還有比殺頭更大的罪嗎?”

趙匡義緊握雙拳,大聲說道:“幹脆反了吧!咱們在前方拚命,他們在朝中享福,不但不發兵餉,還要疑來疑去。況且點檢做天子也許是天意呢,我們不能逆天而行。”趙匡胤變了臉色,一把握住寶劍怒道:“住嘴!你怎能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想我們趙家世受皇恩,萬萬不能有此想法,今天我要替祖宗殺了你這個忤逆的子孫!”趙匡義急忙上前按住劍柄,說道:“兄長,現在情況緊急,心軟就是對自己殘忍,況且咱們無辜受死,趙家就會絕後,你對得起九泉之下的父親嗎?”趙匡胤聽了此話,好像呆了一樣,突然麵向北方跪了下來,道:“先皇在上,臣趙匡胤一片忠心,日月可鑒,但是朝中大臣卻不容我,我該怎幺辦啊?”趙匡義扶起他兄長,說道:“兄長放心,隻要你點頭答應了,餘下的事就交給我去辦,不會叫你為難的。各位將軍都對你忠心耿耿。”趙匡胤不置可否,他跌跌撞撞地走出營帳,回到自己帳裏大喝好酒而睡。

當夜,軍中起了一陣騷動,人人都在議論,軍糧斷絕,朝政被韓通把持拒不發餉。因主帥趙匡胤爛醉如泥,趙普提議各位將軍一起召開緊急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