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男人和女人的遊戲——謀略與天性(1)(1 / 3)

在中國曆史上,男性和女性的性別差異以及由此帶來的優勢和劣勢在很多曆史事件中都表現得很明顯。凡是超越了自身的先天劣勢,利用了優勢的人,無論男女,都在曆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筆;相反,屈從於自身先天劣勢的人,卻成為了讓後世人欷歔不已的曆史省略號。

把男性和女性由於性別差異而造成的不同的心理因素納入到曆史觀察的角度,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嚐試,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格雷把男人和女人之間的性別差異比喻成了金星人和火星人。這兩種比喻形象地概括了男性和女性由於性別的差異,在處理問題時截然不同的視角。

在中國曆史中,不同性別的曆史人物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演出,這其中,有些人物克服了自身的性別弱點,巧妙地利用和發揮了自身優勢,取得了不可思議的成就。比如中國曆史上絕無僅有的女皇武則天;曆經三代皇帝,牢牢把握大清朝命脈和方向的孝莊文皇後:她們頭腦清醒地把握著局勢,克服了性別的弱點,創造出了不同凡響的輝煌成就。與她們相似的還有果斷斷纓的楚莊王,獻姬拜相的呂不韋,同樣也是克服了性別的弱點,並且在其中獲益。

不過,克服天性的弱點從來都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這一點,即便是在人生曆程中曾經成功克服天性弱點的人也很難做到善始善終。武則天晚年因為荒淫無度而最終被逼退位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而唐玄宗和楊貴妃,除了留給了我們一個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之外,也是一代名君屈從性別弱點而空留曆史遺憾的真實範例。

克服男性弱點,成就千古偉業

中國曆史上的英雄豪傑,戎馬半生,謀算天下,無非是為了成就一件事: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力,登上帝王的寶座。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有人失敗有人成功,這中間自然有眾多複雜的原因。但有一點,就是男性天生的弱點,有人克服了這個弱點,成就了功名;而有人被人利用了弱點,失去了天下。這個曆史上被多次利用的男性弱點就是:美人。

楚王斷纓

楚莊王是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楚國君主,春秋五霸之一,“一鳴驚人”的成語就來源於楚莊王。楚莊王在位期間(公元前613—公元前591),非常重視選擇人才,先後得到伍參、蘇從、孫叔敖、子重等很多有才能的文臣武將的輔佐。莊王初年,楚國發生貴族暴亂,鄰近的群蠻等也乘機騷擾。莊王平息亂事,在內政方麵進行了一些改革,賞罰分明,群臣和睦,百姓安居樂業,國力日益強盛,為取得霸業奠定了基礎。公元前611年,楚莊王攻滅庸國。公元前606年,莊王伐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戎,陳兵問鼎於周郊,以示有吞周之意,接著又破陳圍鄭。晉出兵救鄭時,兩軍大戰於河上(今河南鄭州北),晉軍敗績。此後魯、鄭、陳、宋等中原國家先後歸附楚國,楚莊王遂稱霸中原。有一日,楚莊王興致大發,要大宴群臣,自中午一直喝到日落西山。楚莊王又命點上蠟燭繼續喝。群臣們越喝興致越濃。忽然間,起了一陣大風,將屋內蠟燭全部吹滅。此時,一位喝得半醉的武將乘燈滅之際,摟抱了楚莊王最寵愛的妃子。妃子慌忙反抗之際,折斷了那位武將的帽纓,然後大聲喊到:“大王,有人借燈滅之機,調戲侮辱我。我已將那人的帽纓折斷,快快將蠟燭點上,看誰的帽纓折斷了,便知是誰!”

正當眾人忙於準備點燈時,楚莊王卻高聲喊道:“今日歡聚,不折斷帽纓就不算盡興。現在大家都把帽纓折斷,誰不折斷就是對我的不忠,我們大家痛飲一番。”

大家紛紛把帽纓折斷以後,莊王才命人重新將蠟燭點上。待到蠟燭重新點燃,除文臣外,朝堂上坐著的全是沒有帽纓的將軍。大家盡興痛飲,愉快而散,至於武將酒後調戲莊王妃子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後來,在楚國與鄭國的一場戰鬥中,楚國有位武將英勇非常,一人便斬殺敵軍五員大將,將楚莊王從危難中解救了出來。楚王想要重賞這位將軍,將軍卻叩拜不起,原來此人就是被妃子折斷帽纓的那位將軍。楚莊王以一時的忍讓原諒,換來了部下的臣服和自己的性命。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我們可以不必去考證。故事本來就是故事,虛構的多,真實的少。然而,楚莊王的度量和遇事時的遠見卻著實令人佩服。自古英雄都難過美人關,美女成了離間君臣、兄弟關係的一個重要法寶:司徒王允用貂蟬離間了董卓和呂布;範蠡用西施和鄭旦瓦解了夫差;陳圓圓成了李自成和吳三桂之間矛盾激化的導火索……盡管不少人已經意識到了男性的這個弱點,但想要真正地克服,又談何容易。董卓在李儒的勸說下也想到把貂蟬送與呂布,但終究還是在貂蟬麵前迷失了方向。可見,想要戰勝自身的這一弱點很難。

楚莊王是封建時代的君王,他的包容與寬大為懷,是為了籠絡人心,並以此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處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時代,應該說楚莊王是明智的,至少他懂得人心的寶貴。他對“帽纓”的遮掩,既顯示了他的度量,也顯示了他高明的馭人之術。他將一場風雨消弭於無形,留給文臣武將的是無盡的美譽,留給失去帽纓將軍的則是自責、內疚和拋頭顱、灑熱血以報君王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