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聽到趙天這話,雙目不由就是一亮,對於羅翔這些搞金融的人來說,爆發經濟危機就相當於一次發財的機遇,是以對於這些東西是極為感興趣的。
“小天,那不知道你認為之後的經濟危機將會以何種形式出現?”
趙天見羅翔這滿臉急迫的神情,不由微微一笑,開口說道
“羅大哥不要著急,我自然會為你一一解釋的。”
說到這裏,趙天語氣略微停頓,前世97年世界經濟危機的相關片段,在自己的腦海之中一一掠過,隨後才歎息了一聲,開口說道[
“在我看來,這場經濟危機,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自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彙率製,實行浮動彙率製,開始,預示著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已經出現。
隨後在8月左右,因為這些國際炒家的經濟攻勢,一些經濟弱勢國家。例如馬來西亞必然會放棄放棄保衛林吉特這等受到世界經濟危機影響嚴重的城市的相關努力。而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想來也會受到衝擊。隨即,這場大興的世界經濟危機,便會正式在整個亞洲登陸,席卷東南亞,東亞乃至整個亞洲。
在我看來,最先受到影響的國家應該是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這些靠近經濟危機爆發根源地的國家,隨後香港,韓國,俄羅斯,日本等東亞國家也會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當然對於緊挨著俄羅斯的歐洲各國,也不可能毫影響,不過因為歐洲各國的經濟強勢,想來此次經濟危機的影響不會太大,大多數還是集中在亞洲範圍。
而歐洲美洲,乃至全球經濟危機,在我看來,應該在2000年以後,大約在0708左右發生。
在我看來,這場席卷亞洲的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在於(1)國際金融市場上遊資的衝擊。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衝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彙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麵保持固定彙率,一方麵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係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製,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3)為了維持固定彙率製,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彙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彙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內在基礎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夠充足時,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順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有些國家已不具備還債能力。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的隻是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至於韓國,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過於容易,造成一旦企業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的狀況。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2)市場體製發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幹預過度,特別是幹預金融係統的貸款投向和項目;另一個是金融體製特別是監管體製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亞洲不少國家經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三方麵的不足:一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成本會提高,出口會受到抑製,引起這些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二是當這一出口導向戰略成為眾多國家的發展戰略時,會形成它們之間的相互擠壓;三是產品的階梯性進步是繼續實行出口替代的必備條件,僅靠資源的廉價優勢是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了高速增長之後,沒有解決上述問題。世界經濟因素主要包括:(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麵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經濟聯係越來越密切,但由此而來的負麵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民族國家間利益衝撞加劇,資本流動能力增強,防範危機的難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製,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仍然是發達國家生產高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本身,產品的技術含量逐級向欠發達、不發達國家下降,最不發達國家隻能做裝配工作和生產初級產品。在交換領域,發達國家能用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和壟斷高價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係和製度也有利於金融大國。”
羅翔聽到趙天這一番分析,又暗自將自己對於現在整個世界的經濟狀況聯係在一起,不由暗自點頭佩服趙天的高瞻遠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