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回 石破天驚 入手證奇緣(3 / 3)

光陰易過,才隻月餘工夫,趙、王二人已煉到功候。這日一算時期,離八月中秋才隻十來天,心正盤算行期,忽聽師父傳喚。入內一看,青蕖交過兩封書信,說道:“這兩封信,一封與你師娘,一封由你師娘轉交青衫老人。明日一早,先往點蒼山交信,青衫老人不見外客,無須往見。他那六子李洪如能相遇,不妨告以玉龍山鬥法之事。你同門師兄姊見麵,也無須多聚,至多留上兩三日,便返柳湖。嵩雲如有事尋你,無須理她,此女違我心意,自尋苦惱,此事已有李夫人暗助,你二人不必過間,由她去吧。”

師命尊嚴,二人不敢多言。心想:“李夫人乃青衫老人之妻,並未見過,不知法力如何。嵩雲師姊,乃師父之女,看去人頗忠厚,為何這等口氣?”當時應命拜辭。因師父不許明日再見,又和魯孝情厚,互談未來之事,直談了一夜。陶泅於日前因事出山未歸,二人隻得轉托魯孝,代為辭謝,隨即起身。魯孝執意送行,喚來姑茫,三人同騎,以便途中說話。

本意還想送到點蒼山,再轉柳湖,認明地方,再行回山。二人因師父、師叔日前說過,魯孝不久將有大難,柳湖不可先去。知他兄長勿惡凶狠陰毒,天良喪盡,師父這等說法,恐歸途相遇,再三辭謝。魯孝執意不肯。二人心想:“師父隻說柳湖不可同往,隻去點蒼山當無妨害。魯孝近數月又曾孤身遠出,時常往返千裏之外。”

隻得告以師言,送到點蒼山為止,等玉龍山事完,再往柳湖暢聚。魯孝笑道:“二位師兄真個膽小。我久聞點蒼山李、朱兩家神仙眷屬,連子女門人個個法力高強。尤其青衫老人李師伯,一家道妙通玄,為方今地仙中第一流人物。久想拜識,未得其便。難得有此機會,正好登門見識見識,並看那裏仙景怎麼好法。我不去柳湖,隨你們去點蒼山住上兩天,多交幾個朋友。等你們起身,我再回來也是一樣,你們怕什麼?”二人知他天性剛烈,言出必踐,不聽攔阻,隻得罷了。哪知魯孝此行,卻生出一場枝節,幾遭慘死。這是後話不提。

三人騎在姑茫背上,且談且行,飛行神速,一瀉千裏,不消多時,便到了雲貴邊界。

趙、王二人俯視腳底,山川城郭宛如蟻埋蹄洋,大地茫茫,更無涯際。上麵是長空萬裏,雲白天青,姑茫飛又極高,迎著劈麵天風,淩虛禦空而行,上極穹蒼,憑臨下界。有時穿入雲層之中,大片密雲被姑茫一口紫焰噴射出去,立時衝開一條雲衍,大小雲團紛紛碎裂,四下橫飛。

等到穿出雲層之外,回顧身後,殘雲斷絮,花翻浪滾,怒濤也似往後倒退下去,被當空晴日一照,幻為異彩,頓成奇觀,豪快無倫。想起初離柳湖,由秘徑森林通行出來,行旅何等艱難,想不到年餘光陰,便成仙凡之隔。雖然還沒有修到真仙一流,但已煉到身劍合一,橫空而渡,絕跡飛行,瞬息千裏。

這等仙緣遇合,千古難逢,難得自己上無父母,下無妻子。不過柳湖世外桃源,人間樂土,先民遺烈,慘淡經營,乃有今日。全村長幼多是宗親戚好,當此危機將臨之際,自不能置身事外。隻等玉龍山事了,決計人山修道,永證仙業。隻不知朱人虎現在何方?

如能將他尋到,引入師父門下,也不在當年結拜之義。王謹又想起金姥姥女弟子平旋,當初曾有約會,說好要往玉龍山去;嵩山白、朱二位仙師,也似有暗助之意。照著陶師叔平日所說口氣,這幾位仙人個個道法高深,任多厲害的妖人也非對手,此行得勝無疑。隻是前後所遇仙長,對於人虎均似厭惡。又聽說他去年負氣出走,已投到妖人門下,將來能否棄邪歸正,實是可慮。

魯孝見趙、王二人沉吟不語,便問想什心事。二人便將心意說了。魯孝說:“這姓朱的雖和你們結盟,那日我聽師父說,去年偶遇你師娘,說起此人真個該死,以前心術便壞,近贅妖人門下,更是無惡不作。他和山女一段孽緣,將來必無好果。這等人,不論哪位仙師,你們都無法引進,理他做什?”趙霖笑:“你那令兄,不比他還厲害麼?

我們也是朋友義氣,盡心而已。”魯孝道:“休看哥哥不好,他到底還有孝心。再說我娘又是仙人,要占不少便宜。也許他這一點孝心,到時能夠轉禍為福,那就好了。”

說時,三人業已飛近雲南大理府的上空。魯孝近日雖常出山,並未走遠,當地並未到過。遙望洱海前橫,碧山高矗,白雲如帶,橫亙山腰,漸漸現出點蒼山的全貌。上麵是白雪皚皚,映日回光,晴空萬裏,雲白天青。半山以下,卻又是繁花似錦,草木不調,一體鮮明,嵐光欲活。趙、王二人以前雖然來過,回時改騎神獸連喬飛行,正值滿山雲霧,歸途並未認清。

神吼姑茫前在百禽真人公冶黃門下,雖隨主人時常出外,當地卻未到過。師母陳淑均所居的寶月坪本在後山深穀之中,已難發現。青衫老人所居錦春崖壽青亭,地更隱秘。加上仙法禁製,長年雲封,如何能夠找到。到了點蒼山上空,照著以往所見大略形勢,正在盤空飛尋,指揮神吼姑茫四下查看,忽聽姑茫吼聲,魯孝便對趙霖道:“這裏我沒有來過,你說那寶月坪既在山中,以姑茫的目力,怎會查看不出它的所在?就有禁製,也能查看出一點跡象,如何不見,莫要不是這裏吧。”趙霖答道:

“不會。我因上次歸途有霧,又由空中飛行,恐把路走錯,一入滇境,便令連喬順著下麵山勢,經由龍街、南澗、蒙化舊路上空飛來,這一帶以點蒼山最高,天氣最好,山色終年清明。如換別的高山,山頂一帶多半濃霧迷漫,氣候哪有如此清朗?風景花木也無如此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