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與子(1 / 2)

如果說當時的大漢王朝已經長期穩距於世界東方盟主地位的話,那麼作為城邦國家的古羅馬就是當時世界西方的一顆碩大的閃閃發光的珍珠,它將全部的地中海地區納入了自己的版圖不算,同時自己也成了該地區以前全部文化和文明的毋庸置疑的繼承者。當時的地中海地區已經逐漸形成了統一的希臘、羅馬文化,這種文化普及到各行省,同時它本身又受到來自各行省的影響。

在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48年那段時間裏,羅馬正處於G?J?愷撒、G?龐培和M?L?克拉蘇結盟,也就是史稱的“前三頭政治”時期。三巨頭東征西戰南討北伐,既是為了擴大羅馬的疆域和影響,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以便時機成熟時能將表麵上的盟友實際上的對手擠下執政官的寶座。

由於龐培的主動示弱,這種表麵談笑風生暗中劍拔弩張的爭鬥開始時主要是在愷撒和克拉蘇之間展開的。“天無二日”一直是古代中國人的政治信條,實行三駕馬車聯合執政的古羅馬人雖說和當時的中國幾乎沒有聯係,但對於這個巨大的東方鄰居並非毫無所知。從以後事態的發展看,很難說龐培的主動示弱裏沒有東方韜光養晦的政治智慧,說不定龐培正是受了那個二桃殺三士的中國故事的啟發也不一定呢。當然也不排除愷撒為了權利不擇手段的賄賂——他把自己年僅14歲的女兒朱莉婭嫁給了時年已經50的龐培。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麵——

公元前57年,愷撒在高盧向北進攻,在戰勝了比爾及人中最強大的倍羅瓦西人後,接著又戰勝了內爾維人,最後擊敗阿土阿西人。

公元前56年,愷撒派軍進犯特雷維裏人之地,以防止日爾曼人可能渡過萊茵河。

公元前55年,愷撒首次渡過萊茵河,向不列顛征戰。

眼見愷撒忙碌如此,克拉蘇坐不住了,他在公元前54年年初接管了作為一個行省的敘利亞,成了那裏的新總督。當時有詩人是這樣形容這位新總督的——

張開了希望的翅膀,向巴克特裏亞、印度及更遠的海外飛去。

果然,他一刻也沒耽誤地渡過了幼發拉底河,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進到尼斯弗裏姆,一場戰爭曆時一個季度就結束了,克拉蘇沒有理由不對自己的成功洋洋得意。

的確,就算沒有在幼發拉底河對岸的勝利,克拉蘇也有充足的理由自傲,尤其是麵對憑空殺出的政壇黑馬愷撒的時候,就更是這樣。要不是他克拉蘇(盡管也有龐培的參與)鎮壓了踞今十幾年前的斯巴達克思奴隸起義,挽救了元老院和共和國,哪裏輪得到愷撒來到元老院指手畫腳說三道四?要不是有他克拉蘇(也得算上龐培)的鼎力支持,愷撒怎麼能當得上這個執政官?!當然,作為全體羅馬人選舉出來的執政官,克拉蘇內心深處的許多想法不足為外人道(已經有人在批評他成為執政官後,除了恢複了原來馬略和秦納時代的民主製度外,並沒有采取任何建設性的政策),但是麵對自己心愛的兒子,他可是要實話實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