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痛失焉支山(1 / 2)

(漂泊的狼旗4、痛失焉支山)

大雪紛飛,秋去冬來。

雁陣過天,冬去春來。

第二年開春之後,已經即了匈奴單於王位的冒鬥誌得意滿地率領折蘭、盧侯兩王,兵分兩路,向月氏人所在的焉支山發起了兩麵合圍。

馬蹄雜遝,狼煙滾滾,月氏人舉國總動員,決心與匈奴人血戰到底!

大軍出征之前,先要進行殺牛祭旗儀式。

一頭雄健的白犛牛,被牽至一馬頭旗下。月氏王亦盔甲披身,手握寶劍,一副老當益壯的氣概。獨臂親王率眾將士環列左右,氣氛悲壯。

一陣嘰裏咕嚕的經咒過後,月氏王舉劍一揮,一名武士雙手端一長矛,趨前數步,對準白犛牛的胸胛“呀——”地一聲,刺了進去。

白犛牛仰頸長吼一聲,一股熱血噴天濺出,染紅了半個旗杆。

人群發出一陣林濤般的激昂呼號。

呼號聲還未停歇,東北方向隨即傳來一陣隆隆的鼙鼓之聲。

驚訝回首,隻見一麵狼頭旗下,匈奴兵已像蟻群般滾滾而來。月氏王再次舉劍一揮,月氏人便像潮水般呐喊著衝下山頭……

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廝殺直令草木含悲,山河失色。

匈奴方麵,以折蘭王當頭,威猛如虎,吼聲如雷;月氏方麵,以獨臂親王為首,嘶聲裂帛,勇不可擋……

一匈奴兵墜馬套蹬,呈倒掛金鍾狀,一月氏兵上前一刀,人頭落地,無頭屍卻隨馬逸去;另一邊,一月氏兵殺得眼紅,忽然怪異地伸刀於口,舔其熱血,冷不防背後一刀,頭斷牙合,竟口銜刀刃滾落於地……

空前的激戰,空前的慘烈……

月氏王站立山頭,綜觀全局,策動進退,眼見已方漸呈頹勢,忽然將寶劍一拋,親自擂起羯鼓。悶雷般的鼓聲成串成串地滾動在草場和山坡上,於是,一大群婦女兒童,又駕馭著成千上百頭犛牛,衝向敵陣。

戰況昏天黑地,牛角刺馬腹,腸翻肚裂;馬蹄踏婦孺,團團肉泥……

戰至日暮,匈奴兵源源不斷,月氏兵終於力不能支,回馬逃回城中。

匈奴人趁勢追擊,將月氏城團團圍住,篝火連串,殺牛宰羊,吃喝喧囂……

撤回城內的月氏殘兵本就不多,如今就更是隻能據於城垛,勉力死守。揮兵鏖戰的獨臂親王的戰袍已被鮮血浸染成紅色,眼見城破就在旦夕之間,他踉蹌著進宮啟奏月氏王——

陛下,時至今日,大勢已不可挽回,請速決出路之策!

月氏王:天不佑我,出路何在?

獨臂親王:為今之計,隻有突圍。

月氏王:突圍之後,向何處去?

獨臂親王:向西遷移,向烏孫國借兵求援!

月氏王恨道:還提什麼烏孫國!咱們在戰前就已經派人向他們求援了,可現在連個影子也不見,哼!

獨臂親王:陛下,你記錯了!戰前派人求援,不是借兵,而是請他們把那丹娜丫頭送回來,以防萬一,求和免戰。沒有想到冒鬥惡賊來得這麼快,即使那丫頭已經出發,也已經不趕趟了……

月氏王明白了:如此說來,咱們隻剩下棄城而逃一條路了?

獨臂親王:棄城事小,亡國事大。城可棄,國不可亡!

四周所有的衛士和內侍一起振臂高呼:城可棄,國不可亡!

月氏王終於仰天一聲長歎:我愧對先祖,愧對臣民啊!

又猛地一跺腳:走就走吧,三十年等他個閏臘月,來日再戰!

半夜三更時分,一陣鼙鼓怒動,牛角號驟響,月氏王率兵民臣等破城而出,向西遁去。

匈奴兵上馬緊追,月氏殘部邊戰邊退,剛拚力翻過焉支山,才說要人下馬、馬歇腳緩口氣呢,斜刺裏忽然又殺出盧候王一隊匈奴騎兵。猝不及防,倉皇迎戰,一陣亂箭射來,月氏王墜鞍落馬,倒地身亡……

獨臂親王見狀,嚎哭三聲,拚死掩護王後、王子等一班王族,遁入祁連山一條大峽穀,向西南方向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