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曾教育自己的兒子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花時間讓自己富裕起來。”他還說:“很多悲劇都因偏執而引發,製造貧窮的人也是一樣。”
有一次,洛克菲勒去教堂做禮拜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叫漢森的年輕人,他是一個在節衣縮食中勉強度日的小花匠。漢森認為堅守貧窮是種美德,還不無嘲諷地說:“洛克菲勒先生,您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嗎——金錢是萬惡之源,這是《聖經》上說的。”
似乎就在那一瞬間,洛克菲勒明白漢森為什麼隻能勉強維持生計了?他告訴漢森說:“年輕人,我自小就不斷接受各種基督教格言的熏陶,且以此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我想你也是一樣。但我的記憶力似乎要比你好一些,你忘了,在那句話的前邊還有一個詞——喜愛,‘喜愛金錢是萬惡之源’。”
“你說什麼?”漢森的嘴巴大張著問。
“是的,年輕人,‘喜愛金錢是萬惡之源’。想想看,如果你有了錢,就可以以此惠及你的家人、朋友,給他們快樂、幸福的生活,更可惠及社會,拯救那些孤苦無助的窮人,那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金錢就會成為幸福之源。”洛克菲勒說道。
“你不應該讓那些偏執的觀念鎖住你的思維和手腳,有了錢你就有了力量,而紐約充滿了致富的機會,你應該致富,而且能夠致富。”洛克菲勒繼續說道。
古往今來,不乏自命清高者,他們以不愛金錢而自負。事實上,金錢本身並沒有罪過,責任全在人。古語有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道。”隻要正當地爭取和花費金錢,愛錢亦無妨。從這個角度來看,洛克菲勒的話值得我們銘記在心,不要再讓狹隘的觀念束縛住我們的內心。
除此以外,要想成功創富,還應具備富人的思維,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乞丐懶洋洋地躺在街頭,在他的麵前放著一隻破碗,旁邊還放著一根討飯棍。每天都有很多行人從他麵前經過,有人見他可憐,就在他的破碗裏丟幾個硬幣。
有一天,轉機來了。一個穿戴整齊的年輕律師出現在了乞丐麵前,他溫和地對這個乞丐說:“先生您好,您的一個遠房親戚不幸去世了,留下了3000萬美元的遺產,根據我們的調查,您是這筆遺產的唯一繼承人,所以請你在這份文件上簽個字,這筆遺產就屬於您了。”一瞬間,這個人從一無所有的乞丐變成了千萬富翁。
有個記者采訪他:“您得到這筆3000萬的遺產後,最想要去做的是什麼事呢?”
這個人回答說:“我首先要去買一隻像樣一點的碗,再去買一根漂亮的棍子,這樣我就可以像模像樣地討飯了。”
由此可見,要想成為富翁,不僅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創富,還要像一個真正的富翁那樣去思考和行動。
洛克菲勒曾教育自己的兒子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花時間讓自己富裕起來。”他還說:“很多悲劇都因偏執而引發,製造貧窮的人也是一樣。”
有一次,洛克菲勒去教堂做禮拜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叫漢森的年輕人,他是一個在節衣縮食中勉強度日的小花匠。漢森認為堅守貧窮是種美德,還不無嘲諷地說:“洛克菲勒先生,您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嗎——金錢是萬惡之源,這是《聖經》上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