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風雨中的航行——勞教戒毒的曆史回顧(1)(3 / 3)

三、毒品就在我們身邊

你到過夜總會嗎?你去過歌舞廳嗎?你見過“****”嗎?你親口試過嗎?我要告訴你的是:不該去的地方不要去,不能嚐的千萬嚐不得。因為,毒品離我們並不遙遠,毒品就在我們身邊。

據介紹,娛樂場所依然是合成毒品濫用的“主陣地”,但目前毒品正由歌舞娛樂場所向酒吧、賓館、洗浴中心等其他服務場所及出租屋、別墅等私密場所蔓延。

據公安機關掌握的情況,合成毒品的吸食者很多是被同伴“勸吸”的,還有些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毒品放到食品、飲料中,所濫用的毒品大多由同伴提供。據《2009年度藥物濫用總監測報告》,2009年新發生的合成毒品濫用者從同伴處獲取毒品的比例高達65%。

北京朝陽區法院在審理成年人毒品犯罪案件中,51.36%的犯罪人員均為吸毒者,而在未成年人毒品犯罪中,吸毒者所占比例更高,達75%。吸毒與毒品犯罪有著密切的聯係,吸毒是實施毒品犯罪的開始。而毒品犯罪多半是為了吸毒,就是我們所說的以販養吸。應該說,一旦染上毒品,離違法犯罪也就不遠了。

最近還出現了未成年人充當毒品傳遞者的案件。在成年人販毒的過程中,未成年人往往扮演毒品傳遞者的角色,主要負責收錢、送“貨”,但他們並不知道毒品的來源及上線。未成年人一般根據吸毒者的實際需求,向上線購買少量的毒品而後轉手賣出,賺取其間的差價,未成年人還因其經濟有限,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而被販毒者利用。

未成年人具有較強的從眾性和依賴性,自我控製能力較差,尤其是離異家庭,留守兒童,離家出走少年,他們缺乏親情的關心照顧,因此在社會上結交了老鄉、兄弟、朋友,在他們的教唆下,直接涉及毒品、成為毒販的“馬仔”和販毒工具。所以,未成年人如果交友不慎,與有吸毒、販毒等行為的人員相識,則很難抵製住教唆與誘惑,從而走上犯罪道路。

據《成都商報》報道,2011年4月6日,成都海關在對某中國籍女子的行李箱進行例行檢查時,發現箱內夾層中有兩包毛重859克用銀白色錫鉑紙包裝的物品,經有關部門鑒定為毒品******,淨重779.5克。據查,該犯罪嫌疑人是廣州人,某外語學院的高才生,男友要其攜帶此行李箱入境並運至廣州,事後會給現金並為其買lv皮包作為報酬。據介紹,目前,境外販毒集團將目標瞄準中國籍女性,這些犯罪集團的成員多在網絡和公共場所接觸我國境外短期逗留的女性,以交朋友或談戀愛為名誘騙其為販毒集團運輸毒品,或利用部分女性貪慕虛榮,許以好處等誘騙進行販毒。

近年來,毒品走私在各地出現了通過郵遞、物流等渠道流通的苗頭。他們有的將毒品壓成薄片,藏在郵品紙箱的外壁中;有的將毒品包裝成糖果樣,與真的糖果混裝在一起;有的將毒品稀釋,注入較為厚實的衣物,事後再把毒品提取出來。國際販毒分子也利用郵遞快件渠道“見物不見人”的特點,采取“層層雇用”等方式,向我國走私毒品。這些是緝毒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

四、明星吸毒與毒品危害

2011年6月23日,中央電視台一套節目《焦點訪談》播放了歌手謝東因三次吸毒被查獲,在湖南省新開鋪強製隔離戒毒所實行強製隔離戒毒的新聞。有哪些明星吸毒,他們為什麼吸毒,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

吸毒的明星有哪些?

網上輸入點擊“明星吸毒”一詞,可出現幾十條有關明星吸毒的條文:

羅琦:1991年出道,1997年在南京機場毒癮發作被送強製戒毒,成為國內娛樂圈第一例公開曝光的明星吸毒者。

謝東:2007年5月26日,謝東與女友在家中吸毒被行政拘留,出來後,成為北京市禁毒誌願者。2011年3月再次吸毒被送強製隔離戒毒。

胡瓜:中國台灣“綜藝大哥大”,也因吸毒被抓。

賈宏聲:青年優秀演員,他接觸和瘋狂喜歡上搖滾樂後,也接觸了大麻等毒品。演員伍宇娟為愛跪地求他戒毒,但無果。與毒品相比,愛情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陳百強:歌星,因吸毒過量昏迷1年後去世。

景崗山:攜帶******0.25克、大麻4.75克、******約2克,在首都機場過安檢時被查獲。

滿文軍:因涉嫌聚眾吸毒在北京某酒吧被抓獲。

吸毒的明星還有含笑、應采兒、酒井法子等。

體育明星也頻暴醜聞,如菲爾普斯。

音樂紅人艾米·懷恩豪斯因吸食大麻被聯合國點名。

明星吸毒問題已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難怪有人疾呼:明星難稱楷模,拯救圈內道德信譽迫在眉睫。同時,明星吸毒也引起聯合國和政界的高度關注。2009年由聯合國麻醉品管製委員會發布的年度報告首次強調演員、體育明星在吸毒問題上對意誌脆弱粉絲的影響力。

酒井法子事發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河村建夫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娛樂圈毒品問題蔓延,有必要徹底根除,以防止年輕一代被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