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破解戒毒難——戒毒的基本方法(2)(1 / 2)

“社會適應療法”的操作方法:首先,在一年診斷評估後,符合條件的強製隔離戒毒人員可向強製隔離戒毒所申請社會適應性戒毒。其次,適用對象為按照要求完成強製隔離戒毒任務,所內戒毒效果好的;強製隔離戒毒期滿一年以上,經診斷評估符合提前解除條件,但未獲得原決定機關審批的強製隔離戒毒人員;強製隔離戒毒期滿一年以上,經診斷評估符合社會適應療法條件的強製隔離戒毒人員。再次,審批程序。由強製隔離戒毒人員向強製隔離戒毒所提出書麵申請;與回歸家園用工方簽訂《勞動合同》及《回歸家園居住協議》;強製隔離戒毒所、大隊、管理部門、所逐級審批;經批準進行社會適應療法的戒毒人員,由強製隔離戒毒所出具《強製隔離戒毒人員社會適應性考驗證明書》,由強製隔離戒毒所將其送至“回歸家園”,並在規定的時間內接受強製隔離戒毒所的監督檢查和矯治輔導。第四,在“回歸家園”參加社會適應療法的戒毒人員,在達到一定的時間後,可申請回到家庭進行自主戒毒。戒毒人員寫出“社會適應性考驗保證書”;並由直係親屬或法定監護人員提供擔保;所屬公安機關,社區和強製隔離戒毒所共同簽署《“常青藤”社會支持協議書》;大隊集體討論、公示、所考評委員會審批。第五,實施社會適應性考驗的戒毒人員,首次由親屬負責接回,一般先應進行“周歸考驗”。第六,社會適應性考驗的戒毒人員在規定的時間返回所後,應對其進行檢查,並及時開展個別矯治和心理輔導,按照要求建立心理谘詢檔案和填寫《社會適應性考驗聯係表》。第七,進行“周歸考驗”的強製隔離戒毒人員連續兩個月考察表現好的,可轉為“月歸考驗”;進行“月歸考驗”的強製隔離戒毒人員連續三個月考察表現好的,可以延長月歸所間隔時間。

五、多元整合療法

目前,吸食苯丙胺類毒品呈上升趨勢,由於苯丙胺毒品直接作用於大腦中樞神經,造成中樞神經不可逆的損害。因此,苯丙胺成癮者具有不同於阿片類成癮者的顯著特點,如患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礙比例明顯偏高,具體表現為幻聽、幻視、被害妄想、語言行為異常等症狀,治療難度較大。四川省綿陽強製隔離戒毒所積極探索苯丙胺類毒品戒毒治療的新方法。

“多元整合療法”就是采取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種矯治策略,有效整合各類戒毒資源,矯正、治療苯丙胺類成癮者的一種方法。

“多元整合療法”,一是藥物治療。根據苯丙胺類毒品成癮者吸食時間長短,睡眠語言行為狀況,精神症狀初步判斷成癮者病情症狀突出的提交精神科醫生會診,予以緩解症狀的藥物治療,控製病情,緩解症狀,服藥期間需要安排專人陪護,防止出現藥物過敏導致生命危險。二是心理行為幹預。針對苯丙胺類成癮者容易出現的偏執、冷漠、孤立、語言行為異常等特點,再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開展心理行為幹預,采取小組工作,個案輔導,心理健康教育、團體心理活動等方式開展工作。

案例: 張某,25歲,四川省雅安市人,因吸食苯丙胺類毒品戒毒,在戒毒初期稽延性症狀突出,幻聽、幻視,語言行為上對抗管理人員,加之其妻子提出離婚,強大的精神壓力使得該員精神、行為異常,治療難度大。

治療策略。首先,對其進行藥物對症治療,由精神科醫師予以抗精神病藥物對症治療,用藥後出現嗜睡、手腳浮腫狀況。醫生予以減輕藥物劑量,一個月療程後,該員自述抑鬱、幻聽、幻視有所緩解。其次,進行小組工作幹預。該員心理行為異常由濫用藥物,家庭變故,執行強製隔離戒毒等多種外界因素導致,根據其實際情況,我們選擇了小組工作開展治療;小組成員選擇上,考慮了與該員經曆相似的戒毒人員,即經曆過家庭變故但同時能從中走出來,表現較好的戒毒人員,還選擇了同宿舍、同勞動崗位等和該員密切聯係的戒毒人員;在工作方法上,先召開預備會,確定發言人和發言內容及目標,統一小組成員談話重點;再由該員自述目前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鼓勵該員以坦誠、信任的心態和其他組員交談;後來組員指出其身上存在的具體問題,並由過來人談如何麵對困難和問題,采取何種措施應對等具體辦法,最後由輔導員總結並請張某作反饋性發言。再次,正性激勵幹預。根據其具體情況,為他安排了合適的勞動崗位,培訓其從勞動中獲得個人成就的滿足感,同時針對該員的進步,予以實時鼓勵和肯定,對存在的問題予以客觀分析,並予以寬容和理解。經過醫學及心理學、社會學的綜合性治療、幹預措施後,該員精神逐步正常,生理心理初步獲得康複。多元整合治療措施起到了積極作用。三是家庭社會支持。親人、家庭、社會的支持是戒毒人員積極戒治的最大動力,綜合性的矯治策略離不開家庭、社會的包容、理解和支持。治療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請親屬從不同側麵進行配合,給予親情溫暖和感化,幫助成癮者從毒癮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