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章 謎底驚魂(2)(3 / 3)

而整件事情的起因,大夥兒都已經很清楚,是源於崔二侉子作為一個正常人,心裏最基本的恐懼和自我保護意識,當然,這是很多人的一種最起碼本能,但是陰錯陽差,鑄成大錯。

崔二侉子是一個絕對的英雄,是一個錚錚鐵骨、滿腔豪情的英雄,這種英雄在今天的環境下,可以說幾乎絕跡。但是,英雄畢竟也是人,英雄也有七情六欲,英雄也有喜怒哀樂,當然,英雄也會有恐懼、悲哀。崔二侉子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一種毫無知覺的情況下鑄成大錯。在崔二侉子的年代,科技和教育都遠沒有現在發達。由於教育水平的原因,絕大多數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迷信思想,信神、信鬼、信命運。尤其如崔二侉子這般,每日過的都是刀頭舐血的日子,迷信色彩就更為深厚,甚至浸入骨髓。崔二侉子應該並不怕死,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的好漢,但是,這不代表他沒有恐懼,相反,或許他所恐懼的事情和恐懼程度要更比常人為多。

崔二侉子與一幹兄弟決定盜墓之時,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因為他們迷信,因為他們相信報應,所以在那個年代作出為抗日籌款而去盜墓的決定,在心理上要比現代人作出同樣的決定要難得多,甚至可以說要偉大得多。但是,他們並不怕死,不過,不怕死並不代表沒有恐懼。當然,軍師會稍好一些,但也不會好很多,這一點,連當年的蕭劍南都不能例外,從他留下的記錄中他的心理變化就可以看出來,因為人是社會動物,不能完全避免時代的因素。

盜墓之始,一切順利,但自從發現古墓“詛咒”,大夥的心理開始發生微妙變化。可以想象當時場景,在地下十幾米深,暗無天日,又絕對充滿陰氣的古墓之中,突然看到這樣一句駭人的咒語,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況且,又是在那樣一個時代。甚至可以想象當年崔二侉子與軍師乍看到這句咒語之時,心中一定是極度震驚。

英雄之異於常人處,不在於一定沒有恐懼心理,而在於他們可以比常人更能抑製恐懼,不會手足無措而已。從蕭劍南的記錄看,崔二侉子應該讀書不多,又是自幼習武,很早就混跡於綠林之中。東北地處偏僻,以當時情形來見,關外人教化未深,自然崇尚鬼神之說。所以可以猜想以當時的種種情況,崔二侉子心頭之恐懼,實在不是今天所能想象。在某種程度上,崔二侉子能夠強定心情,不至於大喊一聲“媽呀”之後掉頭就跑,繼續鎮定指揮,實在有其過人之處。然而現實生活畢竟不同於小說電影,真正現實中的英雄其實都是常人,隻不過其閃光點被人包裝過而已。

不過,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人是絕對不能夠過分壓抑自己某方麵情緒的,因為過度壓抑後,一旦在某種情形下突然全部爆發出來,其後果不可收拾。崔二侉子當時強自壓抑心頭恐懼,繼續鎮定指揮,之後又突然見到皇太極額頭之上“天眼”,心頭駭異一定不是躺在床上就可以想象到的。

之後世事難料、陰錯陽差,先是數名兄弟在被蕭劍南追捕中喪生,其後劉二子被自己親手點死,崔二侉子一定已經在潛意識裏覺得,古墓詛咒開始“應驗”。

順利逃離奉天後,崔二侉子回到崔家屯,心頭也是一定暗自慶幸。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但沒料想剛剛到家幾天,崔振陽趕到,講述了老八的死訊。回到山寨,又立刻遇到了老七的死。

崔二侉子雖是鐵骨英雄,但可以想象,每每夜深人靜之時,崔二侉子未免沒有恐懼,沒有求生之心。甚至在潛意識裏,他這種求生之心很可能是極為強烈的,因為他更希望留下有用之軀,去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崔二侉子在這種極度恐懼中,一定思索過兩件事情。第一,既然已經觸犯了詛咒,咒語的應驗就應該是無法避免的,也就是沒有人力可以挽回這件事情。既然無法挽回,那麼對他來講唯一能做的,就隻有等死。崔二侉子是英雄,但是英雄也不一定不怕死,尤其是那種並非死得其所的死,他會覺得這樣死去實在太窩囊,他寧可轟轟烈烈地去死。所以,他不甘心。因為不甘心,因而他一定曾經思考過第二件事情,那就是如何能夠在這場“詛咒”之中僥幸逃生。

老五那一番“殺掉自己兄弟就能活下一個人”的話,崔二侉子一定想起過,不過,他一定認為這個念頭是荒唐的。所以即便他頭腦中冒出過這樣的想法,也一定是一笑置之:“俺怎麼會親手去殺自己的兄弟?”清醒時的崔二侉子一定會這樣想,並且也一定會這樣做。然而,他有夢遊的習慣,夢遊時的崔二侉子,就已經不是他本人了,那時候他所有的,隻是本能。

在夢遊這樣一種絕對深層次的睡眠中,夢遊者是絕對以自我為中心的,也就是屬於偏執狂一類。在這種時候,人在日常思維中的全部潛意識、弱點就將毫無禁忌地爆發出來,換句話說也就是,夢遊者在夢遊時所做的事情,往往就是在他潛意識裏麵要做的事情,而這種事情,在他清醒的時候,是絕對不會做的。

說實話,沒有人希望山上的兄弟是崔二侉子殺的,但三人現在也非常地清楚,這個答案已經是鐵定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