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園布局受四合院建築和宮苑影響,園林空間劃分數量少而麵積大,常用中軸對稱布局。園林以得水為貴,宅園的選址大多在靠近水係的地方。明代北京西郊海澱一帶是私人別業集聚之區,至清代大部分改為宮苑;以後高梁河水係的積水潭、後海一帶,私人宅園逐漸增多。城內宅園缺乏水源,一般僅挖小池,以所得土方堆土山,常模擬大山的餘脈或小丘。疊石亦多為小品,偶得奇石就獨立特置供欣賞。
明代宅園風格繼承了唐宋寫意山水園的傳統,著重於運用水景和古樹、花木來創造素雅而富於野趣的意境,因景而設置園林建築,並巧於借景。清代乾隆以後,宅園中建築增多,趨於煩瑣富麗,和明代風格迥然不同。
勺園 明代米萬鍾的宅園,在海澱,今為北京大學校園的一部分。水源充沛,以水麵、彎堤、偏徑、高柳、白蓮和臨水樓台構成一幅煙水迷離的圖景。米萬鍾自繪的《勺園修禊圖》可以看到勺園的大體布置。
英國公新園 為明末英國公張維賢所建,在什刹海銀錠橋的觀音庵,今已不存。布置簡樸,僅一亭、一軒、一台。選址極佳,三麵臨水,一麵對古木的園林。坐園亭中可望園外橋上行人、北海、萬歲山,東鄰稻田,北為村舍,西有西山。山、水、林、田,美景盡借入園中。
恭王府花園 恭王府為清恭親王奕的府邸,在前海西街。府邸有中、東、西三組院落,後花園名“萃錦園”,也有三條軸線和府邸對應。花園東、南、西三麵被馬蹄形的土山環抱。中路進園門後,土山起障景作用,穿越山洞門後,豁然開朗,正中置一峰石,名“福來峰”。峰東為“流杯亭”,峰北有水池,麵池是一組廳堂。穿過廳堂進入中部庭園,有一座石山,為全園主景。山前有小池,
池後是山洞。洞中有康熙書寫的“福”字碑。洞的東、西部各有爬山洞,洞頂的平台名“邀月台”。石山後麵有一列書齋,如蝙蝠展翼,名為“蝠廳”。花園西路以一個長方形大水池為主景,池中心的島上有水榭。花園東路是一組建築庭院和戲樓,用爬山廊連接中路的廳堂。
半畝園 在東城黃米胡同,清初兵部尚書賈漢複的宅園,今已不存。園中假山是李漁所掇,當時譽為京城之冠。據記載,園內壘石成山,引水為沼,平台曲室,有幽有曠;結構曲折、陳設古雅,富麗而不失書卷氣。
明末四大書家之一一米萬鍾
中國明代畫家。字仲詔,號友石湛園、文石居士、勺海亭長、石隱庵居士。關中(今屬陝西)人,寓居燕京(今北京)。北宋米芾之後,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進士,二十四年任江寧知縣,後官至太仆少卿。擅長畫石,也能作花卉。繪畫以北宋為楷模,山水細潤精工,皴斫幽秀,布局深遠。其山水多為巨幅,重巒疊嶂,氣勢雄偉。善書,與邢侗、董其昌、張瑞圖合稱“明末四大書家”,並有“南董(其昌)、北米(萬鍾)”之稱。傳世畫作有《竹菊圖》、《竹石菊花圖》(故宮博物院藏)等。著有《篆隸考偽》。
宅園布局受四合院建築和宮苑影響,園林空間劃分數量少而麵積大,常用中軸對稱布局。園林以得水為貴,宅園的選址大多在靠近水係的地方。明代北京西郊海澱一帶是私人別業集聚之區,至清代大部分改為宮苑;以後高梁河水係的積水潭、後海一帶,私人宅園逐漸增多。城內宅園缺乏水源,一般僅挖小池,以所得土方堆土山,常模擬大山的餘脈或小丘。疊石亦多為小品,偶得奇石就獨立特置供欣賞。
明代宅園風格繼承了唐宋寫意山水園的傳統,著重於運用水景和古樹、花木來創造素雅而富於野趣的意境,因景而設置園林建築,並巧於借景。清代乾隆以後,宅園中建築增多,趨於煩瑣富麗,和明代風格迥然不同。
勺園 明代米萬鍾的宅園,在海澱,今為北京大學校園的一部分。水源充沛,以水麵、彎堤、偏徑、高柳、白蓮和臨水樓台構成一幅煙水迷離的圖景。米萬鍾自繪的《勺園修禊圖》可以看到勺園的大體布置。
英國公新園 為明末英國公張維賢所建,在什刹海銀錠橋的觀音庵,今已不存。布置簡樸,僅一亭、一軒、一台。選址極佳,三麵臨水,一麵對古木的園林。坐園亭中可望園外橋上行人、北海、萬歲山,東鄰稻田,北為村舍,西有西山。山、水、林、田,美景盡借入園中。
恭王府花園 恭王府為清恭親王奕的府邸,在前海西街。府邸有中、東、西三組院落,後花園名“萃錦園”,也有三條軸線和府邸對應。花園東、南、西三麵被馬蹄形的土山環抱。中路進園門後,土山起障景作用,穿越山洞門後,豁然開朗,正中置一峰石,名“福來峰”。峰東為“流杯亭”,峰北有水池,麵池是一組廳堂。穿過廳堂進入中部庭園,有一座石山,為全園主景。山前有小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