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 / 2)

“如此說來,大壩建成10年後,果如您所料,豈不又要炸壩?”涼風吹來,嚴新不由得打了個冷戰。

“正是。”老人語氣悲愴。

嚴新點點頭,略一思索,又道:“具我所知,當今世界上各國對大型水庫的建造都持十分謹慎的態度,印度、讚比亞等國均發生過大型水庫誘發地震的情況。長江三峽是我國最大的一條地質構造斷裂帶,這座世界上最大的水庫恰好建造其上,不知後果如何?”

黃萬裏道:“大師果然獨具慧眼,你說的不錯,三峽的確是我國最大的地質構造斷裂帶之一,大壩正好位於一個60km×120km的巨大斷塊(黃陵斷塊)的近中央部位,斷塊被活動性斷裂帶所圍繞。斷塊與斷塊之間地殼運動較為活躍,存在活動性斷裂帶,這樣的交界處容易發生強震。理論上來說三峽壩區未來受地震的影響,主要來自斷塊外圍活動性斷裂帶的活動,相距壩區有20公裏左右,三峽大壩底部是古老的花崗岩岩體,花崗岩岩體本身倒是有較好的減震作用,”看到嚴新張了張嘴,欲言又止的表情,輕輕笑了笑,又接著說下去,“當然,這是指靜態而言。如果加上數百億噸水的運動負荷,就有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哪兩種情況?”嚴新不由得興奮起來。

“前一種可能,活動性斷裂帶遭受連續擠壓和發生斷裂,板塊之間位置錯動,導致三峽地區持續發生地震。”黃萬裏答道。

嚴新問:“對大壩影響如何?”

黃萬裏道:“三峽大壩是按抗7級地震設防的,震級7級以上的地震,全球通常每年平均發生19次左右,你知道7級地震釋放的能量有多少嗎?”嚴新搖了搖頭。

“相當於30顆兩萬噸級原子彈擁有的能量,”教授思忖一下,又接著說道,“可相比之下,第二種情況還要更為嚴重。巨大的水壓迫使庫容沿三峽斷裂帶倒灌入潛水麵,接通地下水層,滲入長江中下遊地區,導致江漢平原地下水位平均升高一米以上,土地鹽堿化,自古富庶的江南魚米鄉將不複存在……”

老人言罷,若有所思,麵現悲苦之情,轉過身去麵對江水,無語悵然。許久,依稀聽到身後嚴新喃喃道:“還有更加可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