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多地少,糧食不夠自給自足,就看這兩樣就是先天不足了,要是中原沒有天災*,這兩位藩王還是老老實實過日子的好。
而且兩位王爺,一個直接反了,一個沒明著應和,卻在暗中相助,不止北狄人想著趁火打劫,宗室裏也有不少人也借機發生一筆“橫財”,太子心說這回可不能像收拾忠義王那般“溫和”了。
父子越發融洽親密,自然是好事,但潛移默化之下,太子原本對戰事不太熱衷,當然不打不行的時候他也不會退縮,而如今太子卻能在他這個親爹麵前真誠且自如地表示“砍死再說”……
別提聖上有多欣慰了。
而東宮裏,迎回麵帶興奮之色,又目光炯炯的丈夫,太子妃在替他開心之餘,也不忘提醒,“你可別得意忘形。”您還有三個弟弟呢,他們比不過你,但卻足以拖你後腿。
太子自然聽得懂媳婦的弦外之音,特地擺了擺手,“父皇自有計較。”說著,彎下腰先後抱起兩個乖兒子,“惹母親生氣沒?”
太子妃見狀也不再勸:他心裏有底就成。替他說得太多,想得太多,沒準兒還讓自己成了嘮叨的黃臉婆。
卻說入秋之後,榮府要娶兩回孫媳婦,還要再嫁出去個孫女兒。
眼見著北麵和西南明年都要爆發大戰,連京城的老狐狸們也要讚上榮國公一句:好眼光!好打算!
其實賈代善定婚期的時候,隻跟他媳婦道:“早娶早抱重孫!”
倒是史令儀補上了後半句,“老爺,記著趕在大戰之前。”說著,她嫣然一笑,故意掰著手指道,“你可不能一口氣把兒子女婿孫子孫女婿……一口氣全給我打發到前線上去。”
賈代善道:“放心,我也舍不得!”
半月之後,賈璉大婚,賈代化帶著孫兒孫媳婦一起登門道賀。
大戰在即,婚事不算多鋪張多熱鬧,卻也是賓主盡歡。而賈代善、賈代化,再加上史騫,三隻不同等級的老狐狸湊在一處,邊聊邊吃酒,嘀咕了好久。
卻說,賈璉與衛氏早就見過彼此,新婚之夜自然順利,一番纏~綿~過後,一向擅長察言觀色的賈璉也察覺出新婚妻子眉宇間不時輕皺。
他摟著衛氏輕聲問道:“有愁事?”
明年大戰,衛氏的父親和弟弟似乎都要上陣,父親身為將軍責無旁貸,可……母親隻有弟弟一個兒子!
衛氏為此琢磨了許久,如今更是想開口央求丈夫,請祖父榮國公“成全”:她還沒有那樣貪心,隻是希望弟弟從軍也不要和父親在一處。
她父親衛將軍慣會以身作則,有親兒子在身邊,自然會為了服眾以及鍛煉兒子,而把年僅十六歲的衛若蘭趕到先鋒營裏去!
衛氏思來想去,還是向丈夫坦誠了此事。
賈璉一聽,痛快道:“交給我了,你且安心歇著。”這一世的賈璉乃是京中聞名的俊才,他也許並非才高八鬥,或是德行出眾,但言而有信卻是沒問題的。
得了丈夫的允諾,這一夜衛氏依舊睡得不沉。第二天早早起床,見過丈夫這邊的親人,衛氏麵上帶笑,心中卻是忐忑不已。她自己乃是貨真價實的高嫁,在娘家時親娘便已經囑咐了許多話,讓她嫁過說話行事之前且先想上幾回。
從太婆婆史令儀,到婆婆水凝,再到嬸子王谘、趙晴,前麵三位的娘家,衛家一個都惹不起,也就是小嬸子娘家略差一些,可小嬸子的哥哥還是榮國公的心腹。
衛氏在悄悄觀察她這些長輩,而史令儀她們又何嚐不在看她?
對榮府來說,隻要媳婦性子沉穩,不好出風頭也就夠了,其他的東西都可以慢慢學。
於是婆婆水凝也隻是囑咐了幾句,史令儀便讓新媳婦告辭了。
估摸著母親、嬸子們已經散去,賈璉便拉著衛氏去而複返,在榮禧堂裏當著祖父祖母的麵兒,大大方方地請求祖父“照顧一下”。
這種小要求……根本不用賈代善親自出手。
衛若蘭不久之後接到了調令,讓他明春去向賈赦賈將軍報道。聽到這消息,衛若蘭的母親眉開眼笑,而參加完女兒婚事,返回西南前線的衛將軍卻是一臉無奈。
衛氏也深切地感受到,娘家和榮府不能相提並論,在感激之餘言行越發恭謹,仿照趙晴伺候史令儀那般,經常守在婆婆水凝身邊,一來盡孝,二來也想跟婆婆好好學學本事。
大兒媳婦很是上道,水凝在滿意之餘,原本預備“兒媳婦不懂事,隻好先小小教導一番”的手段也就不必見光了。
之後,賈珠迎娶梅氏,賈瑛嫁給馮紫英,這兩場婚事動靜都比賈璉娶親要小得多。
京裏,有人惶惶不安,也有人正摩拳擦掌建功立業,不管哪種人都想試著走走賈代善的門路,可榮府除了辦婚事請了些故交親朋,其餘往來不多的人家硬是連個帖子都沒收到。
話說,正值非常時期,就算是皇子娶親,亦不會有多大的排場,榮國公此舉又合了聖上的心意。
辦完兒子的婚事,王谘帶著小女兒連忙啟程往西北與丈夫彙合去了。
雖說已經入了冬,但聖上的十萬神策軍,還是一北一南地出現在西南兩大雄關之外。冬季雖不開戰,但不影響兩軍如火如荼地做起備戰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