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似乎總離我們很遠,所以我們更關注身邊的平凡人,因為我們平凡,所以我們更容易被普通人的故事感動。
誠信,不因你是凡人而微不足道;誠信,反因你是凡人而更值得讚許。或一個承諾的兌現,或一句質樸的話語,或一段感人的故事,最平凡的人,用他們的行動詮釋著最不平凡的誠信。我們的社會始終被這樣的平凡人感動著,他們沒有明星耀眼的光環,他們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溫暖和感動著這個呼喚誠信的社會。
來吧,我們一起展卷閱讀,再一次讓這些平凡人的誠信故事滌蕩我們的心靈吧!
手腕上的“遺囑”
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降臨在這座祥和的小城。頃刻間,地動山搖,樓宇倒塌,人們還沒明白過來時,無數生命已被埋在了廢墟當中。從各地趕來的救援大軍迅速投入到搶救生命的戰鬥中,在努力搜尋和救援中,一個個被困群眾被解救出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廢墟裏被發現的生還者越來越少,但救援人員沒有放棄。終於,生命的奇跡再次出現:一名在廢墟裏掩埋了整整100小時的男子獲救了!大家掌聲雷動,虛弱得已近昏迷的他被救援人員抬出來時,看到了自己的女兒,隨即,他的目光移向自己的左手腕,女兒以為父親那裏受了傷不舒服,急忙撲上去查看,但她萬萬想不到的是,她竟意外地看到父親左手腕上歪歪扭扭寫著一句話:“我欠王老大3000元。”
看到這句話時,周圍的人又一次掌聲雷動,這次不是為他創造的生命奇跡而鼓掌,是為他在大災麵前那可貴的誠信而感動。
經過醫療人員緊急搶救,男子第二天清醒過來,身體狀態已有所好轉的他告訴女兒:“如果出不來,手腕上那句話就是留給你的遺囑。”
他說,地震發生後,他被埋在廢墟下,時間一點點過去,他怕自己堅持不了多久,於是,他用還能活動的右手,掏出隨身攜帶的圓珠筆,在左手腕上寫下了那份特殊的“遺囑”,他不想欠著賬離開。他說寫下這句話後,自己安心了許多。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2008年5月12日那場8.0級的汶川特大地震中,這名男子的名字叫劉德雲,他是四川省綿竹市漢旺鎮的一名普通工人。
換位思考:
在劉德雲身上,我們看到了誠信的難能可貴,他是一個守信的人,一個值得我們敬仰的人。100小時,他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一份“遺囑”,他創造了誠信的奇跡。從劉德雲身上,你學到了什麼呢?
成長感悟:
人的一生,時時會麵臨誠信的考驗,危急時刻更能凸顯誠信的可貴,而平時生活當中,更不要忘了兌現你曾經許下的諾言。
爬行上班的校長
路克先生是美國猶他州的一位小學校長,他常常告誡學校的老師們:“身教重過言傳,你的行動就是學生最好的老師。”
1998年下學期剛開學,路克校長發現學校師生整體閱讀熱情不夠高。在一次全校師生大會上,為了激勵師生們的讀書熱情,路克校長一時興起,竟和大家打賭:“如果你們在11月9日前讀書能達15萬頁,我將在那天爬行上班。”
大家都被他的話震驚了,但也認為這隻是個玩笑而已,不過是校長的一番苦心。不管怎樣,一方麵為了打賭勝利,一方麵因為受到路克校長的激勵,全校師生從那天起,都紛紛刻苦讀書,竟然真在11月9日前讀完了15萬頁的書。
有人已忘了校長的承諾,有人在默默關注校長的表現,當然也有不服輸的學生打電話給路克校長,問他還記得那次打賭嗎,他說過的話還算不算數。路克校長在電話裏肯定地回答:“當然!”
於是,11月9日早上7點,人們看到已經四十二歲的路克校長果真四肢著地開始爬行上班。為了安全和不影響交通,他不在公路上爬,而是在路邊的草地上爬。得知事情原委後,過往汽車向他鳴笛致敬,路人為他鼓掌,有的學生索性和校長一起爬。那天,路上及草地上還蓋著厚厚的白雪,爬行1.6公裏,曆時3小時,路克校長磨破了5副手套,護膝也磨破了,但他終於到了學校,全校師生夾道歡迎。當路克校長從地上站起來時,孩子們蜂擁而上,抱他,吻他……
那一刻,他已經不像一個校長,他成了一個由匍匐爬行而站起來的巨人,一個行動的巨人。
換位思考:
路克校長爬行去上班,不但沒被人譏笑,反而得到了人們更多的尊敬。為什麼?因為一個人,特別是從事教育的工作者,說一萬句華麗的話,不如一個實在的行動,別人不看你怎麼說,隻關心你怎麼做。如果是你,你能這樣坦然地兌現自己的承諾嗎?
成長感悟:
一個人如果勇於實踐自己的承諾,必然會受到別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