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成功來自道德 (1)(1 / 3)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合乎道德,就會得到更多的支持,而違背道德,就會遭到眾人的唾棄。

道德,就像是茫茫大海上的燈塔,你順著它指引的方向走,就會走向成功,你背離了它,就會誤入歧途。

張良拜師

古時候,有一個年輕人叫張良。他曾經計劃殺掉秦始皇,可是沒有成功。為了躲避通緝,他逃到一個叫下邳的地方。

有一天,張良來到了村外的一座橋上,看到那裏坐著一位白胡子老爺爺。他看見張良,就故意將一隻鞋子丟到了橋下。張良見他是個老人,於是就到橋下,幫他撿回了鞋子。可是,剛撿上來,老人又丟了下去,一連三次,張良都毫無怨言地跑到橋下將老人的鞋子撿了回來。

“老爺爺,鞋子給您,可別再丟到橋下去了。”張良說。老爺爺看著他,點了點頭:“既然你都幫我撿了三次鞋了,那現在你就再順便幫我穿上吧。”張良接過鞋子,跪在地上,幫他穿上了。老爺爺一看,高興極了,站起來笑眯眯地對張良說:“孺子可教也!五天之後黎明時分,你到這裏來等我吧。”

五天後,天剛亮,張良就來到了橋上。可是老爺爺早就等在那兒了。他生氣地訓斥說:“跟老人見麵你還遲到,真是豈有此理!五天後再來吧!”說完轉身就走了。又過了五天,公雞剛剛打鳴,張良就匆匆趕到了橋上。可不知怎麼搞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爺爺更不高興了,又讓他再過五天來。張良鬱悶得不行,五天後,他幹脆半夜就來到橋上。等啊等啊,到了三更天,白胡子老爺爺終於來了。看見張良,老爺爺高興極了。他從袖子裏拿出一本書,神秘地說:“這是一本奇書 ,你讀了之後,可以做帝王!”說完就飄然而去。

張良打開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張良高興極了。他把書拿回家中,認真地鑽研,後來,他成為漢高祖劉邦的高級參謀,為建立漢朝立下了大功。

換位思考:

有的人麵對一次失敗和困難,還不至於垂頭喪氣,但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敗,也許就堅持不住了,要麼打退堂鼓,要麼大發雷霆。想一想,你的耐性怎樣,你能忍受老爺爺那樣的刁難嗎?

成長感悟:

張良明知一再被刁難卻仍舊不慍不火,他的耐性與對長輩的尊重最終獲得了白胡子老爺爺的認可,他被授以兵法奇書,最後成就了大業。

凜然正氣

貝多芬是德國偉大的作曲家和天才音樂家,他的音樂之路並不平坦,充滿了艱辛。但是在那些困難麵前,他卻始終沒有選擇放棄。他在失去聽覺之後,還創作了數部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音樂作品。

在貝多芬生活的那個年代,貴族們喜歡以音樂作為消遣娛樂項目,他們時常邀請貝多芬去家裏演奏。一天晚上,下著傾盆大雨,貝多芬在李希諾夫斯基公爵的莊園裏演奏。突然來了幾位“尊貴”的客人——拿破侖手下的軍官,他們曾經肆無忌憚地侵占過維也納。軍官們看見貝多芬也在莊園裏,便對他大肆恭維,想要讓貝多芬為他們演奏。

公爵更是熱情地討好那些“貴客”,強烈地要求貝多芬彈上一曲。可是,貝多芬十分熱愛自己的祖國,對那幾個“貴客”十分厭惡,便果斷地拒絕了公爵的要求。他更強調說:“為侵略者演奏,簡直是浪費音符!”聽到這樣的回答,公爵感到十分尷尬。可是,他還得繼續討好那些“貴客”,於是他不得不放下顏麵,繼續請求貝多芬為他們演奏。貝多芬見此情景,惱火極了,最後他憤怒地推開大門,淋著雨走了。

他回到家後,心中的怒火依舊難以消去,一氣之下,他將公爵送給他的一枚胸章砸了個粉碎,並寫信給公爵,說:“尊敬的公爵,你之所以是公爵,僅僅是因為你的出身;而我貝多芬,則完全是靠我自己才有今天的成就。公爵現在多的是,而貝多芬卻永遠隻有一個!”

換位思考:

貝多芬得罪了公爵以及那幾位讓他厭惡的“貴客”,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義感卻久久地感動著我們。如果是你,你也敢得罪權貴和惡勢力嗎?

成長感悟:

不攀附權勢,不卑躬屈膝,堅持自己的正義和氣節,這便是凜然正氣。正是這一股善良與正義的力量,推動著曆史的車輪朝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

解 夢

古時候,有一位秀才,他進京趕考了好幾次,但是都沒有考中。這一年,他又來到了京城參加考試,住在每次來都住的那家客棧裏。

考試前兩天的晚上,秀才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夢見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夢見下雨,他戴著鬥笠,還打著傘;第三個夢夢見自己背對著自己最喜歡吃的一大盆紅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