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點頭微笑了。接著,他把房子以1萬英鎊的價錢賣給了這個年輕人。
從此,年輕人和老人一起生活在這套房子裏,快樂而幸福。
換位思考:
每個人都在爭搶房子,卻沒有人顧及到老人最需要的是關心和陪伴。年輕人的成功,就在於他有一顆愛心。如果你也和他一樣,你也一樣可以成功。
成長感悟:
在情感世界裏,最能打動人心的,就是一顆充滿愛的心。所以愛心可以改變世界,愛心能創造奇跡。
玻璃鋼杯的故事
他是個農民的兒子,讀到初中二年級時,家裏就沒錢供他上學了。他輟學回家,幫父親耕田。不久父親去世了,家裏所有的負擔都壓在他的身上。身體不好的母親和癱瘓的祖母,都需要他的照顧。
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他把自己承包的田挖成魚塘想養魚。鄉裏的幹部告訴他,隻能種莊稼,不能養魚,他隻好把田重新填平了。人們都笑話他,罵他是個做夢都想發財的蠢驢。
沒過多久,他又借錢開始養雞。但雞瘟來了,雞全死了,借來投資的500塊錢打了水漂,母親因為這個氣死了。
後來,他又釀酒、捕魚、到石礦去幫人打炮眼,可是幹這些,他都沒賺到錢。直到35歲,他還沒有成家,家裏窮得隻有一間土房,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
盡管村裏每個人都看不起他,但他還是又四處借錢買了拖拉機。可是,車翻了,他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
所有的人都說他這輩子完了,可是他依然沒有放棄。他來到了城市裏,從送報紙做起,現在已經是一家公司的老總,手裏有兩個億的資產。
記者問他:“為什麼在那麼艱難的日子裏,您仍然不退縮?”
他抓起一個玻璃杯子,問記者:“如果我現在鬆手,這個杯子會怎麼樣?”
記者說:“它會掉在地上,摔碎。”
他鬆開了手,杯子掉在了地上,發出清脆的響聲,卻依然完好無損。他說:“所有的人都會認為這個杯子必碎無疑。就像所有的人認為我這輩子完了一樣。可是,這個杯子不是普通的杯子,它是玻璃鋼做的。”
換位思考: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玻璃杯掉到地上會破碎,卻沒有人去想,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普通的玻璃杯。如果我們老是用慣性思維去思考問題,難免會犯錯。
成長感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片麵地看問題,更不能抓住別人的弱點不放。一個反複失敗卻堅持不懈的“弱者”不需要同情,相反他需要我們的尊重和支持,也更值得我們去尊重和學習。
文天祥慷慨就義
文天祥是我國南宋時期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在寶祐四年,20歲的文天祥上京趕考中了狀元。這本應該是件好事,可是那時南宋政權不穩,內有奸臣亂政,外有元軍侵擾。文天祥雖然曾多次給皇帝進諫,但始終沒有被采納。
當蒙古的鐵騎兵殺到臨安城的時候,時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帶頭起兵抵抗,還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家當來做軍費。公元1276年,他當上了右丞相,在一次與元軍的對抗中,他不幸被俘虜。
當元軍大將張弘範將一封招降書擺在他的麵前時,文天祥毅然地拒絕了。張弘範大怒,要挾他說:“快寫,要是你再不寫,就不給你吃喝。”可即使是這樣,文天祥依舊堅定地說:“不寫,你就是餓死我,我也不寫。”就這樣,文天祥在被押往元都城的八天路途中,一粒米飯也沒有吃。等到了元都城,元軍又想用奢華的生活來打動他,可文天祥對這些東西連看都不看一眼。元軍見文天祥軟硬不吃,一氣之下,將他關進了大牢中,想借此來磨滅他的意誌。但令元軍想不到的是,文天祥不但沒有被磨掉意誌,反而還在牢中寫下了著名的詩篇 《正氣歌》。
元朝皇帝忽必烈聽說了這件事情後,知道文天祥是位有才德之人,很想將他收入旗下,便親自去勸說道:“要是你對大元能像對宋朝一樣,我便立刻任命你為中書宰相。”可是,文天祥聽完,卻回答道:“我本來就是大宋的宰相。大宋要是滅亡了,我還活著幹什麼?”忽必烈一聽,又說:“既然你不想做宰相,那就做樞密吧。”可文天祥依舊回答:“大宋亡,我亦亡。”
就這樣,忽必烈一氣之下,下令將文天祥處死。在刑場上,文天祥對著南方深深地鞠躬跪拜,然後便慷慨就義了。
換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