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初識情事的雛(1 / 2)

關雁聽到這個消息,隻覺得理王的行動跟三年前,急匆匆逃去梁州戍邊的舉動,何其相似!

關雁沒想到,理王在某些方麵竟然是如此怯弱!三年前,他聽到她跟太子訂親的消息,便不辭而別,返回梁州戍邊。三年後,她拒絕了他的求親,他站在她的門外,把自己嘔到受了風寒,卻連一個字都說不出來,然後又一次以戍邊為借口,想逃回梁州!

隻不過,關雁並不是三年前的宛雁。

三年前的宛雁聽見理王離開,什麼都不能做,隻默默地把那封她寫給他,寄托了她全部希望的信函,燒為灰燼,也把她的懵懂情愫,燒為了灰燼。

而關雁聽到理王請求回梁州戍邊的消息後,一方麵,固然感覺到理王在某些方麵一旦受挫,隻知逃避的怯弱,另一方麵,她也在盤算著,怎麼能找個借口,搭上理王返回梁州軍的順風車。再一方麵,她也想,在離開他之前,跟他把話說清楚,她不忍看著他傷心軟弱。

從鳳都逃回鑒中,梁州和桑郡恰在中間,到了梁州,基本就走了一半的路程了。從梁州翻過冰陽山脈,到達桑郡就進入了淩國國境。關鍵若是能搭上理王返回梁州的順風車,這一段路就比自己帶著千菱單獨上路行走,要安全穩妥得多,並且跟著理王,行程也會很快。

關雁正在那裏盤算,心心念念地想著盡快返回淩國時,很快便又有消息傳了出來。

據說,景龍帝在接到奏折之後,曾召理王進宮。理王在宮裏呆到天色黑盡了才回來,神情顯得有些沮喪。次日,理王便親去李宅,想要接回李妃,很受了一番李三郎君的冷嘲熱諷。不想李妃還是推說自己頭上的骨傷未好,不能移動,婉拒了回府。

到再次朝會時,景龍帝便下了旨,又把理王狠狠訓誡了一通,說理王連自己的後宅都治不好,何以治軍?把理王的奏折駁了。

這道聖旨的意思不難理解,就是要讓理王先齊家,先把自己的後宅擺平。具體來說,就是要把李妃接回王府,把因為李妃杖責關姬鬧出來的事,做個徹底了結。

關雁聽了這道旨,深覺景龍帝果然是塊老薑,處事老辣圓滑。

李妃杖責關姬,本是家事,卻是越鬧越大,漸漸演變成一場朝堂上的派係權力的傾軋,而景龍帝在達到了自己的試探目的後,以一拖再拖的策略,來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步一步,又把一樁已經鬧上朝堂的鬥爭,重新定義為理王府的家事。這樣做,就體麵地避免了以皇帝為首的皇權勢力在時機未到時,跟世家發生正麵衝突。

當然,關雁並不清楚景龍帝在處置這件事情時,還有這麼深層的考量,她隻覺得景龍帝的聖旨避開了誰對誰錯的爭執,隻責怪理王治家無方,就顧全了各方的體麵。

關雁聽到這個消息,隻覺得理王的行動跟三年前,急匆匆逃去梁州戍邊的舉動,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