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孤芳(1 / 2)

羽鴻道:“司馬大人所料不差,她就是宛娘子。司馬大人如今知道了,覺得該如何證明,她不是宛娘子?”事實是關雁就是宛雁,至少身體是。但是作為理王府,他們必須證明,關雁不是宛雁,才能脫罪。

焦諮議忽然輕輕一歎:“下官記得,景龍二十八年,聖上身體尚好,甚有雅興,召三品以上誥命夫人攜十旬以上小娘子入宮賞菊,曾令夫人娘子們作詩吟菊,聖上和幾位娘娘一一品鑒之後,推一首《孤芳》為魁。你們還記不記得那詩?”

焦諮議隻是隨口一問,閨閣女子詩並不受世人矚目,沒人記得很正常。不想,羽鴻幾乎想也不想,便低吟道:“東籬黃菊為誰香,不學群葩附豔陽。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處作孤芳。”吟完,又道:“當年,景龍帝對此詩極其讚賞,說此詩境界高遠,竟有遺世之意。景龍帝還以為是某位孀居誥命所題,後一問,才知是東宮詹事宛格知大人之四女所作,年僅十一。”宛雁因得景龍帝讚賞,稱其為才女。由此宛雁的才女之名,名揚鳳都。

那年,羽鴻十九,尚未封王建府,也未迎娶宛氏,宮中賞菊會,他正帶著木王妃回東康省親,順便代帝巡狩。羽鴻記得此詩,是兩年後他見到宛雁,與之產生了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他才把那詩找來看。

焦諮議忽然提起此事,當然不是要跟大家回憶過去,說道:“陛下和宮裏好幾位娘娘都見過宛娘子,那時候,宛娘子十一歲。”皇帝跟幾位娘娘是見過宛雁的,隻是當時宛雁才十一歲,過了六年,不知皇帝和娘娘們還分不分辯得出宛雁來?

禾司馬也道:“宛娘子這兩年在教坊司,大家都知道宛娘子就是曾被陛下稱讚過的鳳都才女,有許多世家紈絝都見過宛娘子,能證明關娘子就是宛娘子的人,有很多。”

焦諮議又道:“宛娘子除了詩文精妙,琴藝也是一絕,在教坊司有不少人聽過她撫琴,她的金壓玉撥實為一絕,殿下為關娘子吹噓的善為金戈鐵馬之音,就是脫胎於金壓玉撥吧。這些都能證明,關娘子就是宛娘子。對了,白天在華王府就有大人問過關娘子是不是姓宛。”

可他們現在需要證明的是:關娘子不是宛娘子。

禾司馬道:“殿下,你明明知道關姬就是宛娘子,明知道此事被揭開,對我們理王府極為不利,下官倒要問問,殿下為什麼要把關姬帶去華王府?”把一個不能見光的人,帶去那麼個人多嘴雜的地方,不是把自己的罪證帶到眾人眼前,等著被揪罪行嗎?如果不帶關姬去,不就沒這場事了?就算華王加害了寧王小世子,也跟理王府無關。

為什麼要帶關雁參加華王生辰宴飲?因為關雁不是宛雁啊!正因為羽鴻在心裏承認了關雁不是宛雁,他才沒想那麼多,忘了當初想把關雁匿養起來的打算,就把她帶出去了。現在看來,他確實有欠思慮。

羽鴻道:“司馬大人所料不差,她就是宛娘子。司馬大人如今知道了,覺得該如何證明,她不是宛娘子?”事實是關雁就是宛雁,至少身體是。但是作為理王府,他們必須證明,關雁不是宛雁,才能脫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