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各自安好 大結局(1 / 3)

楚雲的心中略微有些不忍,但是,楚雲並非優柔寡斷之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盡管這個決定在以後看來不一定是正確的事情,但是人又如何能保證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呢?

至少,在這種情況下,楚雲的選擇,他覺得自己是沒錯的,這就夠了。

人如果隻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問題,那就很容易做錯事情。

比如吳敬賢,站在他的角度,為了大夏的朝廷,他做出了唯一的正確選擇,他的思路是沒錯的,隻要殺掉了趙穎,趙構的計劃自然戛然而止。

想必吳敬賢在籌謀之前,就有了以身赴死的覺悟,這是他作為一個忠臣,在那種情況下做出的判斷。

的確,那是唯一能阻止趙構的方法。

盡管在客觀上來說,吳敬賢的方法有些極端,但在他的立場,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趙構呢?

有人要殺他最疼愛的女兒,那麼,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殺掉吳敬賢有什麼錯!他已經不會允許有人妄圖傷害他最在乎的人了,曾經的他羽翼不豐,如今,他會將一切扼殺在搖籃裏。

楚雲站在客觀的角度去看他們,竟發現自己對兩個人都能理解,盡管他覺得兩人的做法都很極端。

而楚雲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找趙構質問,那是他作為一個朋友應該做的,盡管沒什麼意義,現在選擇離開,也是他不得不做出的選擇,這是他作為一家之主,為了保護自己的愛人孩子,必須要做的。

他悵然歎了口氣,才道:“皇上若是想要讓穎兒公主為皇儲,我有三策,皇上可願聽之?”

趙構被楚雲這忽然的話題跳的沒反應過來,但楚雲說的內容,他卻很感興趣,便道:“你且說來聽聽。”

楚雲便道:“皇上所思之道,有三個難處,一為民心,二為臣心,三為軍心。”

楚雲是將目前大夏劃分了三個階層,也可以說是三個陣營。

其中,民心最容易安穩,不會成為大患,軍心次之,而這些當官的,才是趙構最需要處理的問題。

因為文官都是讀聖賢書進身的,卻沒有聖賢考慮問題的那種智慧。他們腦海中已經有了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所以,像吳敬賢這種得知皇帝要讓公主為皇儲,甚至會想要殺死公主來改變皇帝的想法,可見文官的頭有多鐵。

不過,這也算是文臣的氣節吧!

並不是所有的文官都能有吳敬賢那樣敢於舍身成仁的勇氣的。

楚雲列出了這三項,接著,便將如何從這三方麵入手,以達到穩定民心,拉攏軍心,安撫臣心的目的。

長篇大論,說得楚雲口幹舌燥,直至盤中餐都已經冷了,楚雲才堪堪將這些思路和趙構理順。趙構聽完,卻道:“這等事交由你去做,朕自會放心。”

言下之意就是剛才楚雲說的,他還沒聽懂……

趙構又想當甩手掌櫃了,楚雲無奈道:“微臣已無心為官,辜負皇上錯愛了。”

趙構頓時愕然,驚道:“朕已經將此中緣由都說與你聽了,為何你竟還不肯原諒朕?”

“皇上誤會了,得知吳師兄竟做下那等錯事,臣自知是誤解了皇上,而臣不願為官,卻與此事無關。”

趙構聞言,隻覺得茫然無措,怔怔地看了楚雲許久,忽然靈光一閃,變了顏色道:“你,是不是早就決定要離開了?”

楚雲張張嘴,差點脫口而出的謊言,終究是沒有說出來。趙構會說出這句話,應該是猜到什麼了吧,或許還不能確定,但楚雲著實不願這最後一次的會麵,還以謊言結束。

趙構則是希翼地看著楚雲,希望他能反駁,哪怕隻是謊言,然而,他隻等到了楚雲的沉默。

“為什麼!”

趙構拍案而起,憤怒地看著楚雲,但楚雲並沒有回答他,隻用沉默以對。

趙構握緊的拳頭,漸漸鬆開了。有些低沉地道:“朕早該想到的,你的明月樓,你的鴻潤樓,還有你在京城置辦的各種產業,如今都不存在了。”

楚雲:“……”

其實想要辯解,在那個時候,他還沒想著離開的。

隻是,這種辯解也沒什麼意義,楚雲幹脆便不說了。

趙構的情緒卻逐漸激動,道:“朕知道你暗中握著很大的暗勢力,也有很豐厚的財產,但朕從未去猜忌於你,因為朕相信你不會對朕不利。然後,你將那些人都撤離出京城了,是在害怕朕麼?就算朕將吳敬賢的死因告訴你,你也還是會害怕?害怕有一天落得和他一樣的下場?”

楚雲終於打破了沉默,道:“那皇上捫心自問,若是臣手中掌握著能讓你的皇權動蕩的力量,你還會視而不見麼?”

楚雲手裏拿著能傷害他的刀,趙構還能坦然地和他相處麼?

為了讓趙構安心,楚雲親手放下了能夠保護自己,也能傷害趙構的利刃,這不僅僅是擔心會有那麼一天,也包含著對趙構的信任啊!他何嚐不是相信趙構不會對他不利呢?

可惜,之後的吳敬賢的死,趙構的態度,頓時讓楚雲對趙構的信任土崩瓦解,趙構殺了那麼多人,讓楚雲無法再相信,趙構就一定不會對他動手。

趙構被楚雲這個反問問得啞口無言,回答不上來,答案其實就很明了了,他苦笑道:“原來,朕視你為手足,你依舊視朕為猛虎啊!”

楚雲反駁道:“猛虎不敢靠近拿著利刃的人,那手裏已經沒有利刃的人,如何敢去靠近展露獠牙的猛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