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奧運會,有機的生活
有機生活還符合國家在這方麵的規劃。2008年的奧運會是一次綠色的奧運會。據悉,北京市將在3年內建成6萬畝綠色無公害蔬菜奧運專供基地。
據報道,北京市農業標準化覆蓋率已超過50%,通過安全食品認證達標單位已占60%以上,300家企業生產的產品被農業部認證為國家無公害產品,一個從產地到車間再到餐桌的無公害農產品“安全通道”已初步形成。但是,由於奧運會期間,綠色食品的需求量巨大,北京市將按照“綠色奧運”的要求,搞好肉、奶、蛋、菜、菌、果等6種綠色食品基地的建設,計劃每年新建100個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項目,3年內建成6萬畝奧運專供基地,力爭使郊區食用農產品100%達到安全標準。
我們要做的,就是協助政府實現這個目標。這和我們的生活目標是完全一致的——營造一個有機食品的世界,讓每個人都生活在安全、健康的有機世界。
由於我國的有機食品起步較晚,人們對有機食品的了解程度不夠,使得商家有機可乘。雖然我國有關部門早已明確了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不同等級的食品概念,一些廠家仍在產品外包裝上“打擦邊球”,目的就是為了鑽空子,誤導消費者。
廠家玩弄文字遊戲
在北京幾家知名的菜市場以及集貿市場逛一逛,發現許多蔬菜、水果、大米的包裝上標注“綠色”、“有機”、“綠色無公害”以及“綠色天然”等字樣。然而,這些“有機”、“綠色”、“天然無公害”根本沒有經過任何機構認證,這些頭銜其實是企業自己給自己戴上的,所以在質量方麵不由得不讓人懷疑。
比如一家商場出售的小油菜,其標識相當“含蓄”,包裝很簡單,透明塑料包裝袋上隻寫有“綠色天然”小白菜等字樣,既沒有產地,也沒有生產廠家。而銷售人員的解釋是,這種“綠色天然”小油菜產地的自然環境很好,無汙染,所以這種小油菜是一種“綠色天然”食品,吃起來與普通小油菜口感不同。
水果也不例外。某水果包裝盒上印刷有“綠色天然水果”字樣,此外沒有任何其他說明。水果商販自己稱,包裝盒裏的水果來自山區,自然環境優良,生產的水果自然也是“綠色”無汙染的,給人的感覺是這種水果稱作“綠色天然”是理所應當的。
雖然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加強了市場監管力度,但一些廠家仍然在故意玩文字遊戲,在包裝上標注“綠色”、“無公害”等字樣,這種做法是很不規範的,容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所以我們在選購有機食品時一定要認準有機食品的標識,不能隻看廠家隨意定的名稱。
廠家之所以玩弄文字遊戲,主要是由於許多消費者對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概念認識模糊,而且,對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的認證缺乏了解。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簡單地認為天然、無汙染的食品就是綠色食品,並不了解怎樣從包裝上鑒別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真假,所以了解相關知識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李鬼”打敗“李逵”
假冒“綠色”、“有機”的食品與真正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相比,具有價格優勢,這使得經過認證的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受到不小衝擊,使得本來就相當艱難的有機食品行業更加舉步維艱。
有時候在菜市場會發現,某品牌有機蔬菜與另外一種“有機放心菜”擺放在一起,從外包裝上看,某品牌有機蔬菜貼有相關機構的認證標識,並有相關的認證機構以及聯係電話,而所謂“有機放心菜”包裝上雖然沒有認證機構名稱,卻也貼有“有機放心菜”字樣的食品標簽。當然兩種菜的價格是不一樣的。而大部分的消費者在挑選蔬菜時,幾經掂量,仔仔細細地查看兩種有機蔬菜包裝,但是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他們一般判斷不出來。最終的結果是大多數人會選擇那種價格低的產品,這說明價格比較便宜的“有機放心菜”更有吸引力。當然他們挑選的標準不是看食品標識,在這裏,價格因素還是占了很大的成分。這種“李鬼”打敗“李逵”的不正當競爭現象並非有機食品的特殊遭遇,有機食品生產者是有口難言。
所以還要強調的是,在選購時不要一味以價格為選購的標準和尺度,食品的質量將直接對你的健康造成影響,而健康是現代人絕對不可忽視的。
總之,作為一種更加健康、安全、自然的生活方式,有機生活應該成為我們共同的目標。但是有機食品生產條件要求嚴格,目前來說,一時還無法大量供應市場需求。因此,對許多人來說,“天天有機,樣樣有機”是不容易做到的,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得默默承受食物不安全的威脅,我們必須學會選擇較安全的食物,拒絕病從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