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製造業與世界工廠(1 / 2)

別留戀世界工廠,隻有超越它才能真正成為富裕國家

中國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除了在農村改革上取得重大進展,農業連續多年大豐收,而且在工業領域,尤其在中低端製造業領域也已經獨占鼇頭,中國已經成為了給世界提供各類生活用品的世界工廠,許多產品的產量排名世界第一。但也隨著30多年的計劃生育,文化程度不高的勞動力也不是應有盡有,人口紅利走到了拐點,勞動力價格也大幅提高,看看下麵幾個數字:

在中國雇用一名工人的花費,在泰國可以雇用1.5名工人,在菲律賓可以雇用2.5名,印尼可以雇用3.5名。

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勞動力成本廉價的優勢已不複存在,東南亞國家正雄心勃勃地要成為“替代者”。與此同時,美國等發達國家也在高調鼓吹“再工業化”、“重振製造業”。 韋伯大詞典對"再工業化"的解釋是:一種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特別是通過政府的幫助來實現舊工業部門的複興和現代化,並鼓勵新興工業部門增長。根據芮明傑(複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的研究:從曆史文獻上來看,"再工業化"概念最早源於上世紀80年代美國的社會學家艾米泰克,他提出這個概念,主要是針對美國在上世紀60-70年代所遭遇的一些經濟問題——過度消費和投資不足損害了美國的生產能力。他認為解決當時美國的這些經濟問題應該通過"再工業化"以吸引大量投資,將新技術引入製造業,提高生產效率,恢複美國經濟增長。

芮明傑教授還指出:“對於全球經濟今天正向第三次產業革命推進的背景下,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相互融合程度日趨加深,生產能力的複蘇與增長必是奠基於新的生產方式之上,即以互聯網為支撐的智能化大規模定製的生產方式。這是理解當前“再工業化”的關鍵。從"工業化"到"去工業化"再到"再工業化"這樣一個循環的過程,表麵上反映了從實體經濟到服務經濟再到實體經濟的回歸,實際上體現了服務經濟真正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戰略,符合經濟形態螺旋式上升的發展規律。但是,後麵的實體經濟與前麵的實體經濟是不一樣的,這是一個更加強壯、穩定,能夠抗擊經濟衰退的實體經濟,著重發展高端製造業,謀求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如果說"去工業化"去掉的是低附加值的加工製造環節,那麼再工業化“實際上是對製造業產業鏈的重構,重點打造高附加值環節”。

美國製造業協會對美國"再工業化"提出了四大雄心勃勃目標。第一,現在到未來要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優越的製造中心和吸引國外直接投資的地方;第二,拓展全球市場,要使美國製造商的市場擴大到95%的國外顧客。第三,要使美國製造商擁有符合21世紀經濟需求的勞動力。世界級的製造業需要世界級的人才,美國製造業如果想保持其在世界中的主導地位,必須擁有國內外最優秀的高技能人才,這些人才必須精通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領域的知識,掌握製造商所需要的技能。第四,要使美國製造商成為世界製造業的創新主導者,美國必須保持研發活動,保護製造商知識產權。

近30年來幾乎順風順水、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中國製造業,遭遇高端技術與低端成本的夾層式競爭局麵。

2013年1月,《華爾街日報》撰文稱,中國正在失去“世界工廠”的地位,各領域的製造商都在把業務外遷至東南亞等成本更低廉的地區。加上中日兩國因為日方單方麵挑起的釣魚島爭端,日企也加速了把工廠遷往東南亞的步伐,不少日資企業已開始尋找第二個生產基地,以對衝中國業務的風險。例如,盡管越南去年獲得的外商投資減少15%,但來自日本的投資卻增長逾一倍。日本去年還是泰國和越南最大的外資來源地。而在印尼,來自日本的外商投資規模排名第二,僅次於新加坡。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12年10月份對日資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僅有52%的受訪企業打算在未來一到兩年擴大中國業務,該比例低於2011年的67%。該機構中國與北亞部門負責人表示,這個比例下降的原因有幾個,尤其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而緊張的政治關係並非最重要的因素。

香港工業總會(Federation of Hong Kong Industries)2012年5月份所作調查顯示,由於成本上升,位於中國珠江三角洲的香港企業中,約有10%正在考慮遷往東南亞,而有13%考慮遷往中國內陸省份。

中國已經不是最廉價的產品製造基地。中國社科院經濟所所長裴長洪指出:“2000年全球的耐克鞋有40%產自中國,產自越南的隻占13%,2009年雙方各占36%,2010年越南取代中國成為耐克鞋最大的生產國。廣東的電腦配件生產占世界60%,但近年來有電子企業向東盟轉移的現象。”

中國會失去“世界工廠”的地位嗎?中國製造業該如何應對“價格戰”?

關於世界工廠,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呂政有過這麼一個定義:就是為世界市場大規模提供工業品的生產製造基地。 從工業發展的曆史進程看,18世紀英國在其完成工業革命以後,機器大工業代替了手工工業的生產方式,大大提高了工業生產效率,開辟了新的工業生產門類,並在殖民主義炮艦政策的配合下,向世界各地輸出工業品。可以說,英國是當時的世界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