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李陽,還是說Kim吧。Kim說,她愛李陽,一直想幫助他,“但是現在我認識到了,我改變不了他,我們之間的問題太大了,這份12年的感情我隻有放棄了”。
放棄吧,早該放棄了。放棄,你既能救自己,也可能會救了李陽。通常一個人隻有感受到巨大的痛苦才真正想改變,而與Kim和孩子在一起,李陽可以將自己受傷的內在小孩投射到她們身上,他就感受不到足夠的痛苦。一旦這個關係結束了,這個家解體了,他的痛苦投射不出去,就會回到他自己身上,那時他才可能有強烈的改變動機。
以前老說改造夢想,似乎自己對這一點理解很深了,但最近一個來訪者的故事讓我對愛情中的改造夢想理解得更深了一步。
一位單身的男性來訪者說,他參加一個單身男女聚會,其中一個女孩很吸引他。
“這個女孩是怎樣的?”我問他。
他說了一些特征,其中一個是“看起來冷若冰霜,但我知道,她內心燃燒著對愛的渴求”。
“這一點很吸引你嗎?”我再問。
他想了想說:“是,以前談過的戀愛中,女孩們也都這樣。”
“像你的媽媽嗎?”
“像!”
如此一來,答案清晰了,他是想找一個像他媽媽那樣的女人。他媽媽也是嚴重回避型的,沒有給過他什麼愛,他現在要再找一個媽媽,改變她,讓她愛自己。
在對話過程中,他咳嗽了兩次,而我的嗓子也差不多同時感覺癢。我請他將注意力放在嗓子上,問他:“如果這個咳嗽能說話,它想說什麼?”
他想了想說:“我想對這個女孩說,我無比理解你,我想釋放你的愛。”
他這樣說的時候,我感覺到哽咽,感覺到想哭,好像這份哭憋了很久很久,但從未釋放,現在終於有一點點要釋放的感覺了。
不過,他說沒有感覺到哽咽,也沒有感覺到悲傷,隻是覺得好想幫助她。
我想象自己是他,沉浸到這份癢中,再次感覺到哽咽,有更強的想哭的感覺,而且那一刻覺得自己是很小很小的孩子,嘴裏喏喏地想說:“媽媽,抱抱,媽媽,抱抱……”
我將這份感受說給他,他說:“是啊,是啊,是這個樣子。”
銅牆鐵壁有一點縫隙的時候,打造這份銅牆鐵壁的人尚不容易感受到自己對愛的渴求,所以看起來像是我走在了他的感受的前頭。
這個故事真的很有意思,它是拯救夢想或改造夢想的深層真相。看起來,是他想拯救這個女孩,“釋放她的愛”。這是真的,但更直接也更深處的真相是,“媽媽,抱抱,媽媽,抱抱”,這是一個嬰兒對媽媽懷抱的渴求。
期待媽媽的懷抱,和改造夢想相比,是危險的,因為前者的主動權在對方手裏,而後者的掌控權,在自己手裏。所以,嬰兒時的一個脆弱的渴求,變成了成人時一個強有力的訴求。
我想,這也是Kim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