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西營設在蘆城與安源交界的錦鱗灘,淩勵從永定帶來的一萬禁軍在一個月之內迅速搭建好了營地,隨後由蘆城、安源、潤通、古岔子等邊城廂軍中抽調的人馬也相繼彙入,到年末時候,加上招募的一萬餘新兵,鎮西營已有駐軍五萬餘名。
淩勵采取了集訓輪防製度,將戍守幾座邊城的廂軍都納入鎮西營統一管理,將永定帶來的禁軍與新兵打散編入六個陣列,選拔禁軍中的骨幹專門負責兵士訓練和管理,六個陣列每三月輪留去邊城戍守執勤,確保兵士戍守訓練兩不誤。
在兵士的日常訓練中,淩勵安排了掃邊行動,兵士百人一隊,由隊率帶領在五花嶺一帶進行地毯式巡邏,專門針對流竄入境的西犁蠻寇開展打擊行動。自“掃邊行動”開始以來,幾座邊城的治安防務就得到了極大提升,原本蕭疏的商貿交易又逐漸活躍起來。
承德帝相繼收到幾位邊城知縣報喜報安的信函,甚感安慰,他親自寫了嘉獎信給淩勵,讚他治軍有方,堪當大任。淩勵卻很清楚,鎮西營加固邊防後帶來的平穩隻是一種假象,西犁目前國內的形勢逼迫他們不會放棄“東遷計劃”,戰爭遲早會引爆。他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籌建起足以與之對抗的軍隊。
鎮西營籌建的次年,常駐軍達到了八萬人。然而,令淩勵意外的是,隨著南越邊境局勢的安定平穩,承德帝最初想要組建二十萬邊防部隊的想法,隨著每月飆升的軍餉開支而逐漸降溫了。
到這一年年底時,樞密院正式向淩勵下發了限兵令,要求鎮西營駐軍控製在八萬人水平,不得再擴張招募。樞密院的理由是,尋常的廂軍部隊,十戶養一卒,而鎮西營一應的兵器、護具、馬匹、箭支都是按照禁軍標準配製,再加上食物、俸祿及日常訓練的開銷,達到了十五乃至二十戶養一卒。南越西部的六座邊城加起來人口也不過百萬,其賦稅已遠遠不抵軍餉開支。
這份限兵令送到中軍帳時,淩勵正與宋宥、張翊等幾位將士圍坐議事,討論遲遲未發來的冬衣糧草該如何應對。淩勵讀完斥候送來的密函,原本陰鬱的臉色頓時如若結冰。
“殿下,可是糧草出了問題?”張翊小心翼翼的問道。
淩勵將手中的密函一把扔給張翊,隨即轉身望著身後的西域圖,一語不發。
“皇上這回又是聽了誰的讒言?居然要我們將駐軍控製在八萬!說什麼六座邊城養不起駐軍,我就不信國都的二十萬禁軍都是靠永定的賦稅在給養?!”讀完密函,張翊當即便憤懣了。
旁邊的宋宥接過密函看過,皺眉道:“看來,我們必須考慮掌書記之前提到的方案,減少訓練,開發軍屯,自給自足。”
張翊憤憤道:“開發軍屯哪有那麼容易,五花嶺那一帶多是丘林山穀,不好開發;錦鱗灘這一片,又都是堿灘沙土,不宜種植……”
掌書記盧玉青道:“也不一定就要種植,因地製宜,養殖牛羊……”
“還有一個辦法。”淩勵突然轉過身來,臉上露出決絕的表情,“以戰養兵。”
此言一出,帳中的一應參將、監軍都愣住了。
好一陣,張翊才反應過來,“殿下,你的意思是,我們,和西犁蠻子們幹起來?”
淩勵點了點頭。
宋宥皺起的眉頭舒展了開來,“一旦打起來,朝廷就沒有理由克扣給養。再則,就算他們真的扣留給養不發,我們也可以從西犁蠻子那裏討些糧草物資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