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的潛伏性菌類植物,類似食人草,並不是每時每刻都活動,和森林中大多數動物一樣,夜晚睡眠,白晝活動借食,每月陰曆十五前後是最活躍的一段時間。當它活動的時候,整株大樹的樹身上,會出現無數的紅色肉線,緩緩移動,像是血管一樣,更像是一條條紅色的細細水脈,突然從樹洞中冒出來,趁人不備,鑽進人體七竅吸食血液。這樣的死法痛苦無比,與被活著做成人蛹的滋味不相上下。這些從痋蟒屍體中生長出來的紅色肉癎,厲害之處就在於實在太多,而且象大蚯蚓一樣,砍成幾段也能繼續生存,根本沒有著手的地方。但是隻要將玉棺中的鮮血全部放幹淨,這些痋蟒紅線,就會立即變得幹枯萎縮而死去。
機關:
流沙門:古墓的玄門中設置的一種機關,這種墓門的設計原理十分巧妙,墓門後有大量的沙子,安葬墓主之後,從外邊把石門關上,石門下有軌道,石門關閉的時候,帶動門後機關,就會有大量沙子流出,自動回填門後的墓道,用流沙的力量把石門頂死,整條墓道中也被流沙堆滿,這樣在回填墓道的同時,也給墓門加了道保險,石門雖然不厚,卻再也不可能從外邊推開。
連芯鎖:北宋有名的機關,在門的兩側,各有一個很深的拱形圓洞,兩個大小完全一樣,放置箭矢、毒煙一類的機關,門是一道假門,其上安裝一把銅鎖,銅鎖與門上的銅梁連為一體。人隻要一碰這鎖就會引發某種機括,被射在門前。
石人俑:用“痋術”製成的人俑,被頭上腳下、倒吊在遮龍山下通向蟲穀的山洞中的河道兩岸。河道是為王陵的修建運送材料的水路。人俑有百餘具,全部倒背著雙手,擺出一個被捆綁的姿態,被用大銅鏈懸吊在距離水麵不到一尺的地方。人俑外皮雖然堅韌,但是隻有一層薄薄的殼,裏麵全是腐爛了的死蛆和蟲卵。當年修造王陵的奴隸和工匠,在工程完畢或者是“獻王”的屍體入殮後,便被“獻王”忠心的手下,按照“痋術”給他們全身捆綁結實,強迫吞服一種痋引,並用泥來封死人體七竅,再用大鏈懸吊在洞中,活活憋死。一來可以保守王陵內的秘密,二來可以利用他們,在這秘密水路中嚇退誤入其中的外來者。來人隻要撞上埋伏在河道中的機關,人俑就會全部被銅鏈放進水中,從人俑中出來的蟲卵會孵化成水彘蜂攻擊人類。所謂“痋引”是施行某一種痋術必須的藥丸,被活人吞下後,就會寄生於體內產卵,隻需要大約三到五天的時間,卵越產越多,人體中的血肉內髒全成了蚴蟲的養分,取而代之填充了進去。由於是在短時間內快速失去水分,人皮則會迅速幹枯,硬如樹皮石殼。在人屍形成的外殼中,當蟲卵吸呋盡人體中所有的汁液和骨髓後,就會形成一個真空的環境,蟲卵不見空氣就不會變成蚴蟲,始終保持著冬眠狀態。在陰涼的環境中,可以維持千年以上,所以直到今日,切破人皮,裏麵仍然會有可能立刻出現無數象肥蛆一樣的活“痋引”蚴蟲,但是根據保存程度的不同,也有可能裏麵都是早已幹枯的蟲卵。
蟾蜍機關:在獻王墓供奉山神的神邸後殿最盡頭處的,橫向排開的九隻巨大蟾蜍的石像,是開啟通向獻王墓的密道葫蘆洞洞口的機關。九隻石蟾蜍的大口有張有合,蟾頭朝向也各不相同,嘴都可以活動,也有石槽可以轉動身體,九隻蟾蜍各有四個方向可以轉動,加上蟾口的開合,可以有很多種不同排列組合。而且這些石頭機關應該從左至右按順序一一推動,如果隨便亂動,連續三次對不準正確的位置,機括將會徹底卡死。這種機關需要懂“易龍經”的人才能開啟,如果不懂風水秘術中的精髓,隻知曉易經八卦,而用九宮之數來做應對,那樣一輩子也找不到暗道。開啟時必須按九曲回環之數從左至右先將蟾口分別開合,再以《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中“盾”字卷配合“易龍經”中的換算口訣,把石頭蟾蜍一隻隻的按相應方位排列。這樣就能打開山神廟外豎著的石頭紅葫蘆下的密道入口。